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元曲三百首 >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第1页)

双调沉醉东风归田(第1页)

汪元亨

居山林清幽淡雅,远城市富贵奢华。酒杯倾鲸量宽,诗卷束牛腰大。灞陵桥①探问梅花。村路骑驴慢慢踏,稳便似高车驷马②。

【注释】

①灞陵桥:即灞桥。在长安以东的灞水上。

②高车驷马:有着高高的车盖,并配备四匹马共拉的车驾,为达官贵人所专乘。

【译文】

我隐居在清幽素雅的山林里,把富贵奢华的城市生活远远回避。我自在地饮着酒,不妨有鲸鱼的海量;吟成的诗卷驮在宽大的牛背上,累累坠地。兴来便去灞陵桥下,探寻梅花的消息。骑一头毛驴,慢行在村间的路上,比达官贵人的驷马高车,更觉安稳适意。

【赏析】

这首小令一起首就用了一组对仗,将“山林”与“城市”作鲜明对比,一“居”一“远”,喜恶分明,擒住了“归田”的题目。诗人给山林生活的定性是“清幽淡雅”,而对城市生涯的说明则是“富贵奢华”,趋前避后,表现出蔑视富贵、淡泊名利的胸襟与决心,写出了决计归隐的思想境界。这就为下文尽兴地讴歌饮酒作诗、探梅赏景的自得生活,留出了宽广的余地。

“酒杯”二句又是一对,概括了归田后的诗酒生活。这一组对仗工整而雄豪,“鲸量宽”与“牛腰大”尤见新巧。前者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后者则本李白《醉后赠王历阳》“诗裁两牛腰”及宋人潘大临《赠贺方回》“诗束牛腰藏旧稿”。作者信手拈来,稍加改造,显示了高超才情和文人本色。

“灞陵桥探问梅花”,是元人习用的所谓孟浩然的典故。在前选张可久《一枝花·湖上归》、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事》等篇中,都指出这是元人的一种附会。这附会并非全然无因,晚唐诗人唐彦谦曾有《忆孟浩然》诗曰:“郊外凌竞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苏东坡《大雪青州道上》也有“又不是襄阳孟浩然,长安道上骑驴吟雪诗”的诗句,施元之注:“世有《孟浩然连天汉水阔孤客郢城归图》,作骑驴吟咏之状。”但孟浩然的“雪晴驴背”、“骑驴吟雪诗”,并无探梅的确切迹象,更同灞陵桥无关。倒是另一名晚唐诗人郑棨,有“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的名言。结果宋元人就将两者混淆在一起,发明出“孟浩然踏雪寻梅”的佳话,马致远还著有同名的杂剧。但不管怎么说,骑驴灞桥,踏雪寻梅,从此都成了文人高士冬令雅兴的象征,在这首曲中则成为“居山林清幽淡雅”的一种具体写照。而且,如果说“灞陵桥探问梅花”是以讹传讹的话,下一句“村路骑驴慢慢踏”却与唐彦谦的诗境恰巧暗合。作者以孟浩然自许,因为孟浩然确是“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的高士典型。

这首小令在铺叙“归田”后的生活表现中,或夸张,或快语,旷达高洁。结尾中以“村路骑驴”与“高车驷马”对举,由“慢慢踏”引出“稳便”,更是巧妙地补点出脱屣富贵、避险求安的归田动机。作者的《沉醉东风·归田》也是一气作了二十首,无不是出自肺腑的真切感受,这正是作品亲切有味的成功原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