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元曲三百首 > 越调柳营曲叹世(第1页)

越调柳营曲叹世(第1页)

马谦斋

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①。有声名谁识廉颇②,广才学不用萧何③。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④。今日个,平地起风波。

【注释】

①衡窝:简陋的栖身之所。衡,衡门,即横木为门。

②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有破齐却秦之功。老来居魏国,赵王本欲起用,终因信谗言而不召。

③萧何:汉朝开国名臣,在知人、度势、保障兵饷、制定律法方面均有建树。刘邦天下既定,论功以萧何为第一。

④山阿:山曲隅处。

【译文】

我不时地搓着手,跃跃欲试,又把那佩剑磨了一次又一次。古往今来,天下有多少豪杰男子,可我抚摩着铜镜,见到满头是白发丝丝。光阴徒然流逝,我仍困窘在贫居陋室,不能施展心志。廉颇老了,即使享有声名也没人赏识;像萧何那样满腹才学,在当今也无法用于世。只能急急忙忙地避入穷海深山,默默无闻地当个隐士。在今日的世上,就是不惹是非,麻烦也会平白而至。

【赏析】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磨砺青锋,志在一逞,曲文的起首两句,塑造了诗人早年壮志满怀、意气风发的昂扬形象。再加上“古来丈夫天下多”,自许男儿、不甘人后的气概更是呼之欲出。然而紧接着的三句现实情状,却是一落千丈,“勋业频看镜”,“白发千茎雪”,这两句杜诗恰可作为此情此景的传神写照。这种大起大落,便带出了全曲的怨意;而前时的“古来丈夫天下多”,也就为将一己的哀伤扩展到“叹世”的主题作了铺垫。

七、八两句,慨叹入仕的艰难,为“失志困衡窝”的起由作了注脚。廉颇是七国争雄时代赵国的名将,《史记》载他“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获罪奔魏,时赵王数困于秦兵,想重新起召,廉颇也壮心不已,在赵王使者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却不料因使者“一饭三遗矢”的谗言,终遭摒弃。萧何则以广有才学著称于史,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这正是贤愚不分、英雄失路的不合理情状的典型概括。历史上有过廉颇蹉跎的故事,而萧何亦曾一度下狱,作者的这一笔,便将元代埋没和摧残英才的现实揭示了出来。

作品并未停留在怀才不遇的感慨上,又进一步触及了元代仕途的险恶,“廉颇”、“萧何”们“白首蹉跎”不算,还要逃海滨、隐山阿,而且是“忙忙”兼“急急”,逃隐唯恐不及。为什么呢?原来是“今日个,平地起风波”,灾祸大难随时都会临头。这就暴露出官场倾轧、伴君如伴虎等等的政治黑暗。这三句从入仕的艰难直接跳入入仕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作者的自嘲自解,但更多的是表现了进退失路的绝望。这样,作品的“叹世”的内涵就更为深刻,成为元代汉族知识分子找不到政治出路的共同悲慨。

作品夹叙夹议,大开大阖,愤懑之情跃然纸上。“不平则鸣”,较之诗词的体裁,散曲中的牢骚之鸣更为直率、淋漓,这是尤合元代文人胃口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