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元曲三百首 > 双调折桂令荆溪1即事(第1页)

双调折桂令荆溪1即事(第1页)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②圈笆。庙不灵狐狸漾瓦③,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杆,数尽啼鸦。

【注释】

①荆溪:水名,在今江苏宜兴县南。

②苦竹:一种细节的矮竹。

③漾瓦:将瓦片左右刨乱。

【译文】

问荆溪两岸的人家:你们住在这里,为什么不种植梅花?但见老树的枯干支撑着倾颓的大门,荒凉的野蒲布满了水涯,几根细瘦的竹棍草草地圈出了篱笆。小庙没了香火,狐狸刨乱了屋瓦;官厅无人听讼,让乌鸦和老鼠当了家。冷清清的白水,傍着萧瑟瑟的黄沙。我倚遍一处处栏杆,听一阵阵乌鸦凄厉地叫着呱呱。

【赏析】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这一问看似突兀,却并非无因而发。周密《癸辛杂识》:“宜兴西地名石庭,十余里皆古梅,苔藓苍翠,宛如虬龙,皆数百年物也。”石庭就属荆溪地区。杨万里《雪夜寻梅》也有句云:“今年看梅荆溪西,玉为风骨雪为衣。”这就证明荆溪在南宋时曾是一处探梅胜地,溪上的人家应当有栽种梅花的传统。显然本曲作者听说过荆溪旧日的声名。慕名而至,结果不仅溪上人家“不种梅花”,而且从下文可知触目所见但存一片荒寒,这期望与现实之间悬殊的差距,本身就包含着一种面目全非、今不如昔的感慨。

向“荆溪溪上人家”问起梅花,还包括一层意思,就是暗示荆溪地方风土并不差。荆溪地处太湖西南,山清水秀,这才使诗人有寻访梅花的雅想。然而处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的人家,却是芜秽满眼,这种极度的不谐调,也十分耐人寻味。

诗人自设一问,然后以目击的惨淡景象作为答复。坐落在溪上的住屋,年久失修,连大门都倒坍了,用老树的枯干勉强撑着;沿岸是无人过问的野生水草;就连篱笆,也只用低矮的苦竹草草地围上一圈。寥寥三句,将溪上人家的穷苦破败刻画得入木三分,“老”、“荒”、“苦”三处形容词,层层添加了心灵的沉重感。诗人自问而结果自答,这其间也透露出村中阒寂无人的消息。

找不到可以询问的居民,诗人只能转向溪上的公共建筑。这里同样令人慨然。寺庙因为无人供奉香火而冷落不堪,任狐狸在屋顶上奔窜戏弄;官衙也是门可罗雀,大堂上成了乌鸦老鼠活动的世界。这就揭出了百姓流亡的实际情况。又古代有“城狐社鼠”的成语,狐、鼠同公共场所联系在一起,常有拟人的意味。诗人的“狐狸漾瓦”、“乌鼠当衙”,也是在有意识地讽刺那些接受百姓供奉,却不为百姓做好事的神灵和官吏,尤其是后者,因为他们是要直接为眼前的惨象担负责任的。

末三句承接了前文的荒凉气氛。诗人倚遍一处处栏杆,迎接他的只有乱鸦的喧噪,这就再一次暗示当地的居民多已背井离乡。这才会导致啼鸦的活跃。面对死气沉沉的世界,诗人再也无话可说。结尾的这三句未作任何评论或感情的提示,但这无言的沉默,却不啻于悲愤的呐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