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祖
雨余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绿。日融桃锦堆红树,烟迷苔色铺青褥。王维旧画图,杜甫新诗句。怎相逢不饮空归去①。
【注释】
①“怎相逢”句:宋蔡沆《复斋漫录》:“世所传‘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之句,盖出于敬方。”敬方即李敬方,唐长庆年间诗人,但二句在《全唐诗》敬方名下失载。
【译文】
雨停了,玉雪般的梨花绽放,香气四散。风儿微微,柳树摇曳着嫩绿的长线。在熙和的日光中,烂漫如锦的红色桃花,将树身堆得满满;在迷漾的雾气里,碧苔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青毡。这美景曾入王维的画稿,杜甫也会为之吟作新篇。我怎肯相逢了故人,而不开怀畅饮,白白地把家回转!
【赏析】
这首曲前四句不厌其详地列举了春天的花木和植物构筑的美景,合在一起,便组成一幅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的郊野春意图。这种运用相同句式层层加彩的铺陈渲染,是民歌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常用手法,散曲也不时借鉴采用。如张可久《一枝花·春怨》:“莺穿残杨柳枝,虫蠹损蔷薇刺。蝶扇干芍药粉,蜂蹙断海棠丝。”汤式《一枝花·春思》:“嫩寒生花底风,清影弄帘问月。乱红扑窗外雨,香絮滚树头雪。”等等。本曲的妙处,在于将梨、柳、桃、苔分别配置于雨、风、日、烟的自然条件下,各逞白、绿、红、青的丽彩与绽放、摇曳、堆垛、铺展的芳姿,从而显示了春意的无时不妍与无所不适。这一片美景富于诗情画意,令人目不暇接,水到渠成地带出了“王维旧画图,杜甫新诗句”的评语。
面对春天大自然的魅力,诗人自不会无动于衷。但在大笔驰走于状物写景之后,要用短短的一句来全面反映诗人的反应及感受,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末句“怎相逢不饮空归去”的收束,可谓是全曲的神来之笔。它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成句,以“相逢不饮”作为辜负良辰美景的象征,前句一富于感情色彩的“怎”字,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行乐须及时”的人生信念。而全句又可作为实情看待,于是前时的郊野春景,顿时成了诗人亲炙现场的发现与记录。不仅如此,我们还可想见他在“归去”之前,与友人们一起一边纵情饮酒,一边尽兴赏春的欢乐情景。自然与人的交融契合,以及诗人的志得意满、狂放豪迈,都在这一句中酣满地示现出来了。
借用为人熟知的前人成语入曲,是散曲的又一常用手法,往往有借树开花、点铁成金之效。本曲中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更耐人寻味。元无名氏散曲有一首《塞鸿秋》:“则见淡烟笼罩西湖路,酒旗招飚垂杨树。画船儿刺在花深处,煞强如侬家鹦鹉洲边住。兀的不快活也么哥,兀的不快活也么哥,抵多少‘相逢不饮空归去’。”末句同样借用了李敬方的这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