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元曲三百首 > 双调折桂令夜宴(第1页)

双调折桂令夜宴(第1页)

刘唐卿

博山铜①细袅香风,两行纱笼②,烛影摇红。翠袖殷勤捧金钟,半露春葱③。唱好是④会受用文章钜公,绮罗丛⑤醉眼朦胧。夜宴将终,十二帘栊⑥,月转梧桐。

【注释】

①博山铜:铜制的博山香炉。博山,一种重叠山形的纹饰。

②纱笼:纱面的灯笼。

③春葱:女子纤白的手指。

④唱好是:真正是。

⑤绮罗丛:美女聚集之处。

⑥帘栊:帘幕与窗棂。

【译文】

博山炉轻烟细袅,送来了异香满室;两行灯笼照亮了宴席,烛焰摇曳着红色的影子。年轻的侍女们捧着酒盅殷勤地劝酒,半露出纤美的玉指。那些文章大家真是会行乐,睁着朦胧的醉眼,欣赏着美女的芳姿。夜宴即将终止,看那一扇扇帘窗之外,月亮已绕着梧桐树移动了位置。

【赏析】

宋代的晏殊评诗,曾认为像“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这样堆金砌玉的诗句,“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本曲可谓是这种“善言富贵”的例子。

作品描叙夜宴,先从宴会上的香炉、纱笼着手,香风细袅,烛影摇红,从朦胧而可辨的感官印象中,设定了夜宴典雅和融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以“两行纱笼”的淡淡一笔,点现了宴会的高层次规格。原来以两行侍女排立侑座,是古代贵官所特有的豪华排场,杜牧“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粉一时回”(《兵部尚书席上》)、“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早春赠军事薛判官》),王建“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宫词》),苏轼“紫衫玉带两行全,琵琶一抹四十弦”(《约公择饮是日大风》)等都是证明。这样的宴座上自然是金碧辉煌,珍馐罗列,但作者对这一切都熟视无睹,至多对“两行纱笼”的侍女们有所青睐。这固然出于他的情性,却也是本篇“善言富贵”作风的成因。

“翠袖殷勤捧金钟”,是承用宋人晏几道《鹧鸪天》的“彩袖殷勤捧玉钟”词句,而“半露春葱”的添写,则形象地表现了席上侍女的姣好与多情。作者接着才提到夜宴上的另一特点,是与座者多为名噪天下的文章大家。但作者叹羡他们的“会受用”,只在于他们能不失时机地在“绮罗丛”即美人堆中纵情欢饮。可见尽管这是一场高级宴会,但作者对其尊贵奢华的内容并不十分在心,倒是倒酒的女子给他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史记·滑稽列传》记地方上的集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握手不罚,目眙不禁”,诗人欣赏的就是这种无拘无束的风流气氛。

当然,作为客观描写,作者仍然不会忘记展现“夜宴”的与众不同。曲末三句转入夜宴将终的外景,本意是通过“月转梧桐”来反映宴会行乐忘记了时间,但“十二帘栊”也非苟作之笔。宋徐积《富贵篇》:“十二帘卷珠荧煌,双姬扶起坐牙床。”可见这又是“善作富贵语”的一笔。

本篇还有个音律上的特点,就是在句中有意多用暗韵,如“博山铜”、“会受用”、“绮罗丛”等。据说虞集就是因为在京城同官的宴会上,听歌女唱起了这支曲,感到新奇,才构思作出二字一韵的“短柱体”《折桂令》(虞曲见本书后选)的。又钟嗣成《录鬼簿》有《凌波仙》曲赞扬作者:“唐卿刘老太原公,生在承平至德中。王左丞席上相陪奉,有歌儿舞女宗。咏‘博山铜细袅香风’。莺花队,绮罗丛,倚翠偎红。”这一切都可见出本曲在元代广为流传的影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