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人生是一场不断的修行 > 第9章 大辩若讷 福从口入的话语艺术(第2页)

第9章 大辩若讷 福从口入的话语艺术(第2页)

“那么,当你想说些别人的闲话时,请闭上你的嘴,不要让这些邪恶的羽毛散落路旁。”

俗话说:“会说话的令人笑,不会说话的令人跳。”人与人相处,会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不当、不得体,就会伤害到别人。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假如能在责备的话里带抚慰,批评的话里带赞扬,训诫的话里带推崇,命令的话里含扶掖,让别人听你的话如沐浴春风,抱着诚恳和平易的心境讲话,一定会到处有人缘,而人缘好可以让你笑傲江湖。

还要记住,每一个人都会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嘲笑别人的缺点,因为这些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的,谁也不能保证别人的缺点不会帮助到自己。

尽量让对方多说话

聪明的人很少跟人抢话说,他们总是将说话的机会让给他人,对于不同见解,他们不会指出谁对谁错,即使他们心知肚明,而那些表现欲极强的人则不然。尤其是当他们要使别人同意他自己的观点时,往往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尽量让对方说话吧,他对自己事业和他的问题,了解得比你多。即使你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也要向对方提出问题,让对方讲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你也许会很想打断他的讲话。但不要那样,那样做很危险。当他有许多话急着说出来的时候,他是不会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听着,抱着一种开放的心胸,要做得诚恳,让他充分地说出他的看法。

尽量让对方讲话,不但有助于处理商务方面的事情,也有助于处理家庭里发生的矛盾。芭贝拉·魏尔生和他女儿洛瑞的关系快速地恶化下去,洛瑞过去是一个很乖、很快乐的小孩,但是到了十几岁却变得很不合作,有的时候,甚至于喜欢争辩不已。魏尔生太太曾经教训过她,恐吓过她,还处罚过她,但是一切都收不到效果。

一天,魏尔生太太放弃了一切努力。洛瑞不听她的话,家事还没有做完就离家去看她的女朋友。

在女儿回来的时候,魏尔生太太本来想对她大吼一番。但是她已经没有发脾气的力气了。魏尔生太太只是看着女儿并且伤心地说:“洛瑞,为什么会这样?”

洛瑞看出妈妈的心情,用平静的语气问魏尔生太太:

“你真的要知道?”

魏尔生太太点点头,于是洛瑞就告诉了妈妈自己的想法。开始还有点吞吞吐吐,后来就毫无保留地说出了一切情形。

魏尔生太太从来没有听过女儿的心里话,她总是告诉女儿该做这该做那。当女儿要把自己的想法、感觉、看法告诉她的时候,她总是打断她的话,而给女儿更多的命令。

魏尔生太太开始认识到,女儿需要的不是一个忙碌的母亲,而是一个密友,让她把成长所带给她的苦闷和混乱发泄出来。过去自己应该听的时候,却只是讲,自己从来都没有听她说话。

从那次以后,魏尔生太太想批评女儿的时候,就总是先让女儿尽量地说,让女儿把她心里的事都告诉自己。她们之间的关系大为改善。不需要更多的批评,女儿再度成为一名很合作的人。

使对方多多说话,试着去了解别人,从他的观点来看待事情,就能创造生活奇迹,使你得到友谊,减少摩擦和困难。

记着,别人也许完全错误,但他并不认为如此。因此,不要责备他。试着去了解他,只有聪明容忍、特别的人才会这么做。

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存在着某种原因。查出那个隐藏的原因,你就等于拥有解答他的行为、也许是他的个性的钥匙。

试着忠实地使自己置身于他的处境。

如果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反应?”“那你就会节省不少时间及苦恼。”戴尔·卡耐基指出:“若对原因发生兴趣,我们就不太会对结果不喜欢。”

吉拉德·黎仁柏在他的《打入别人的心》一书中评论说:“在你表现出你认为别人的观念和感觉与你自己的观念和感觉一样重要的时候,谈话才会有融洽的气氛。在开始谈话的时候,要让对方提出谈话的目的或方向。如果你是听者,你要以你所要听到的是什么来管制你所说的话。如果对方是听者,你接受他的观念将会鼓励他打开心胸来接受你的观念。

避免与他人争论

争论中,也可能你是有理的,但如果你想凭争论来说服对方改变他的意见,那你就错了。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崇尚俭朴的生活,经常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一天,有个富人嘲笑他:“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不卑不亢地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嘲讽刻薄的话语被安徒生以牙还牙的机智幽默顺势一转,便狠狠地回敬了对方。反攻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对方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人们总是把激烈的语言交锋称为唇枪舌战,有时候两片嘴唇一个舌头,比真枪实弹的威力还要大。然而,针锋相对的反击虽然精彩,却无法赢得对方内心的好感。就人际关系而言,它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与他人争论。

人际关系专家告诉我们:绝大部分的争论,结果都会使双方比以前更加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争论中没有赢家。不管你是否在争论中占了上风,本质上你都是输了。即使你在争论中把别人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又能怎么样?你可能会暂时高兴,但对方因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会对你产生怨恨的心理。并不会对你真正地口服心服。

因此,我们在做人做事时,要避免与他人发生争论。就像睿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假如你总是争论,辩驳,或许你偶尔能赢!可这种胜利是空的,因为对方内心的好感你是永远得不到的。”

如果不能赢得对方内心的好感,那我们的争论是否也失去了某种意义呢?难道我们用尽脑筋,费尽唇舌,就是为了要那种语言上、表面上的胜利?

林肯曾经这样批评一位和同事吵架的青年军官:“任何想有所作为的人,绝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私人争执上。你承担不起争执的后果,如发火、失去自制等。在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要多让对方一些;即使在明显是你对的事情上,你也要让一下。与其和狗路,被它咬伤,还不如让它过去;否则就算是你把狗杀了,你还是已经被它咬了。”

那么,该如何避免与他人作无谓的争论呢?

其实,许多人在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出于保护自己的想法和自尊心的需要,第一反应往往是反感、反驳。其实,这样只会给人留下狂妄自大、气量狭小、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没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印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