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人生是一场不断的修行 > 第9章 大辩若讷 福从口入的话语艺术(第1页)

第9章 大辩若讷 福从口入的话语艺术(第1页)

古语云:君子三缄其口。又云:不得其而言,谓之失言。大智若愚者懂得祸从口出的道理,深知失言的害处,他们总是看破而不说破,平时沉默是金,寡言少语,不让自己陷入是非纠纷的漩涡中,即使要说也是做到充分掌握分寸,说话之前每一句话都得再三推敲,让别人无法从自己的言语中找到破绽,说话之时含蓄委婉,抓住关键,让自己的意图得到实现。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俗话说,一张口可以荣升,同样也可以夺身家性命。鸟儿会被自己的双脚绊住,人会被自己的舌头拖累。做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都要在脑子里多绕几个弯子。人往往会因为说错话而自找麻烦。其实,爱说话、喜欢饶舌并不是什么大毛病,只不过古语说“祸从口出”却一直屡试不爽。不少人即使职业前程栽在了舌头上,还满腹委屈地说:“我也没做什么啊?”甚至还有人为此丢了性命,这不得不让我们警醒。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因此,小时候就是与一帮穷哥们在一起玩耍。到他做了皇帝之后,那些昔日的穷哥们就自然少不了要到京城来找他。他们总是在想,自己与朱元璋是从小一起玩大的,朱元璋怎么也得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吧。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现在身为一国之君,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揭他的老底,因为这样会有损于皇上的威信。

有位跟朱元璋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来见朱元璋,费了好大的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到朱元璋,这位老兄便不顾周围还站着众多的文臣武将的情况,冲着朱元璋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如今你当了皇帝,可真是威风啊!你还认识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啊,而且,你那时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儿去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的面,用破瓦罐煮豆子.豆子还没煮熟呢,你就先抢了起来吃,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当时吃得太急了,豆子都卡在嗓子眼儿里了,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你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还在那继续喋喋不休地唠叨个没完,而宝座上的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在朱元璋看来,这个人也太不知趣了,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自己的短处,而且自己现在是皇帝了,他这样,让自己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将这个儿时的穷哥们杀了。

这位老兄就是说话不分场合,不注意听者的身份,随心所欲地说话,口无遮拦,结果将自己一步步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我们与人谈话,无非是以下几种目的:或是为了加深了解,发展相互间的合作关系;或是托人办事,有求于人;或是批评别人的错误,使对方弃旧图新;或是申述事情的原委,让对方弄清真相,等等。

可要达到上述目的中的任何一种,都必须让对方乐意听你的谈话。我们说话的时候,应该经常考虑,为什么有的人常常被人误解呢?为什么有些人原是来安慰别人,反而惹起别人的反感呢?为什么有些人原意是赞美别人反而被人以为是讽刺呢?为什么有些人原意是要和别人和好,反而引起一场战争呢?

我们常说“言多必失”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的多了,话里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老于世故的人,通常说话都有所保留,你一定会认为他们很狡猾,是不诚实的。其实说话前先要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就应该有所保留,对方若不是深交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呢,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吗?彼此关系浅薄,你和他深谈,显出你没修养,如果话题是关于对方的,你不是他挚友,不配与他深谈,逆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如果你的话是涉及他人的,对方的立场如何,你并不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不明白,你偏直言不讳,则往往招尤得咎呢。

说话时还要注意场合特别是人多的场合。你一不小心,一旦失言,你的话就有可能伤害到某个人,这自然会让你招惹祸端。逢人只就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我们不论与谁说话,最好都不要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说出来。

一言一行关系着个人的成败荣辱,所以言行不可不慎。由于“言多必失”的教训很多,不少人将“三缄其口”作为处世的座右铭。那些成功的人,说话就会把握分寸,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是落落大方,说话的时候,说得很充分,不该说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

有的人口齿伶俐,在交际场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虽然是很多人向往的,可如果在人多的地方,口无遮拦,说错了话,也是很难补救的。所以在人多的场合要尽量少讲话,并讲究“忌口”。否则,要是因言行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那是最不合算的事。

心猿意马,心是很容易躁动,而意念则是带它驰骋的千里足,如果意志不坚定,就很容易受到诱惑迷失心性,从而误入歧途,越行越远,失去人生的航向旅程又如何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因此,守口如瓶与防谨慎严都是人生的必修课,说话不能心存怠慢,只有做到说话把握好必要的分寸,人生的道路才能一帆风顺。

话语直接易伤人

公司里有一个身材胖胖的女职员,偏偏她对于衣服的搭配一塌糊涂,而且喜欢追赶时髦。最近一段时间,流行紧身束腰的时装上衣,很快她就买了一套,喜滋滋地穿在身上,精神抖擞地来上班。

一位男同事首先看到了这位女同事特立独行的新装,可是他觉得这样一件好看的衣服实在被糟蹋了,因为与她的胖身材太不相称了。

男同事忍了半天,最后说:“你的衣服可真是漂亮,只可惜啊……”

“你是说我的衣服漂亮,还是说我穿上它漂亮?可惜什么?”女职员不禁有点得意洋洋起来。

“可惜,这么漂亮的衣服到了你的身上,我怎么看怎么像木圆桶被包上了艳丽的花布,你呀,实在太胖了。”

女同事气不打一处来,一甩头就走了,从此和他处处作对。

坦诚并不意味着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因为有些话可以抚慰人心,有些话可以给人指明方向,有些话可以激励人或者给人带来快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话都有这些正面效应。有些话太过直接,容易刺伤人的自尊,让人下不了台阶,陷入尴尬境地,上面那位先生所说的话不就是这样吗?

其实,直率不乏是条明智的交际准则,直率的人往往给人以一种心胸坦荡、胸无城府的感觉,他们比那些深藏不露、遮遮掩掩的人更令人放心,更容易博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但过分的直率却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反而会不知不觉地吃大亏。

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的容忍度有其限度,当这一限度被突破,直接触及对方心中最敏感的自尊时,你的直言快语就变成了挑衅和侮辱,而自己往往不顾及这一点,也不掂量话的轻重,结果无意中就伤了人。

我们要知道语言具有强大的力量,它既可以击倒一个人,也可以扶起一个人。脱口而出的话就像射出的箭一样不可能再收回,也许我们常说出令我们自己后悔的话。

圣菲利普是16世纪深受爱戴的罗马牧师,他总是会用温和的方式教导民众,人们都很喜欢他。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女孩来到圣菲利普面前倾诉自己的苦恼。圣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点,其实她心地倒不坏,只是她常常说三道四,喜欢说些无聊的闲话。这些闲话传出去后就会给别人造成很多伤害。

圣菲利普说:“我知道你为自己的言行而苦恼,如果你想赎罪的话就到市场上买一只母鸡,走出城镇后,沿路拔下鸡毛并四处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为止。做完这些再到这里来找我。”

女孩觉得这种赎罪方式非常奇怪,但为了消除自己的烦恼,她没有任何异议。她买了鸡,走出城镇,并遵照吩咐拔下鸡毛。然后她回去找圣菲利普,告诉他自己按照他说的做完了一切。

圣菲利普说:“你已完成了赎罪的第一部分,现在要进行第二部分。你必须回到你来的路上,捡回所有的鸡毛。”

女孩为难地说:“这怎么可能呢?在这个时候,风已经把它们吹得到处都是了。也许我可以捡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捡回所有的鸡毛。”

“没错,我的孩子。可是你那些脱口而出的愚蠢话语不也是如此吗y它们不也是到处散落吗?你能收得回吗?”

女孩说:“不能,神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