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元曲三百首 >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第1页)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第1页)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航,烟水茫茫。白云西去雁南翔。推篷望,清思满沧浪①。

〔幺〕东篱载酒陶元亮②,等闲间过了重阳。自感伤,何情况。黄花惆怅,空作去年香。

【注释】

①沧浪:此指大块的水面。

②“东篱”句:檀道鸾《续晋阳秋》载,陶渊明好酒而苦不能常得,尝于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摘菊盈把,坐于菊丛之侧,适逢江州刺史王弘命人送酒至,陶渊明欢然就酌,酣饮而归。载酒,置酒。陶元亮,陶渊明字元亮。

【译文】

一阵阵秋风吹起在江上,孤零零的小船荡送着船桨。水天莫辨,一派汪洋。白云飘向西极,大雁飞往南方。我推开船窗远望,清寂的思绪像水面一样渺茫。

想起陶渊明在东篱下酌起酒浆,轻易之间就送走了重阳。我独自伤感惆怅,这是何等不堪的情状!可叹菊花像去年那样开放,空自吐露着花香。

【赏析】

《小梁州·九日渡江》共二首,此是第二首,第一首为:“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山容瘦,老树替人愁。〔幺〕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两曲采用了诗歌的连章体,以韵脚的改变,拓出另一方写作空间。但前首为渡江之前的岸上之作,而此首更切“九日渡江”的题面,故以之入选。

前五句写“渡江”之秋景,而视角不尽相同。起首两句,作者是将自己乘坐的“孤航”也作为江景的构成部分,强调了“秋风江上”、“烟水茫茫”的大块背景,而点现出己身的孤独。后三句则为推篷所见,“白云西去”,是相对孤航东下的说法,白云也相留不住,衬出了游子漂泊寂寞的心态。“雁南翔”既是深秋的常景,又隐用了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的存意,渲染自己羁客他乡、举目无亲的悲凉处境。前文已有“烟水茫茫”的述写,诗人对推篷所见的江面便不再多着笔墨,而以“清思满沧浪”一句,巧妙地将大江浩淼、清冷的特征与自己的满腔愁思结合起来表现,且使“沧浪”也因之带上了动态。这一段描述江景虽皆为写实性的,但因出自舟中孤客的观照,便无不带上了人物的主观感情色彩。

〔幺篇〕六句则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扣“九日”的题面。前文云“清思满沧浪”,自然是心事浩茫,思绪万千。诗人从“九日”的节令,想起了东晋陶渊明东篱载酒的典故,因而禁不住以之与自己的处境相比。陶渊明把酒赏菊,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度过了重阳;而自己呢?值此佳节,还在江上的“孤航”之中,寂寞伤感,不啻度日如年。“自感伤,何情况!”不堪卒想,这是一种多么沉重的喟叹!作者满腔的惆怅,在“何情况”的断语下不一一诉出,偏偏只拣了故园的“黄花”作为载体。他想到菊花仍会像去年那样清香四溢,可是自己远离家乡,无缘观赏,这黄花不是白白地呈吐芬芳吗?“空作去年香”,也有黄花独存而人事全非的感慨意味。这一段全作虚写,而在虚写之中,又借黄花的重开虚现自己实在的乡思,用笔极为空灵。全篇之所以借景言情、借虚衬实,是因为“自感伤,何情况”的绝望缘故。作者心情的伤悲沉痛,就都在笔墨内外反映出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