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信想人生最苦离别。唱到《阳关》①,休唱三叠。急煎煎抹泪揉眵②,意迟迟揉腮撧耳③,呆答孩闭口藏舌④。“情儿分儿你心里记者⑤,病儿痛儿我身上添些。家儿活儿既是抛撇⑥,书儿信儿是必休绝。花儿草儿⑦打听得风声,车儿马儿我亲自来也!"
【注释】
①《阳关》:本唐诗人王维所作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因乐句反复,习称《阳关三叠》,常用作送别。
②眵(chī):眼屎。
③揉腮撧(juē)耳:搓揉脸颊,拗弄耳朵,表现无可奈何。
④呆答孩:呆呆地。闭口藏舌:说不出话的样子。
⑤记者:记着。
⑥抛撇:抛下。
⑦花儿草儿:指男子在外拈花惹草,另结新欢。
【译文】
想人生万事,离别的滋味最是伤心。当送行已是不可避免地发生,怕就怕临到最后分手的时分。急急地抹着哭红的眼睛,抓耳挠腮,恨不能推迟这最后一刻的来临,呆呆地,竟说不出满腹的衷情。“你心里务必记住我的情分,自此后,痛苦和煎熬将随定我身。你既然抛下了家里的活计,可就千万不能再忘了时时来信。要是你在外头拈花惹草不正经,让我得了风声,可别怪我排定车马立时赶来寻问!”
【赏析】
《折桂令·忆别》共十二首,均以“想人生最苦离别”起首,当是受《西厢记·草桥惊梦》折中《折桂令》“想人生最苦离别,可怜见千里关山,独自跋涉……”的影响。这一首着力表现临别分手的情景。
“唱到《阳关》,休唱三叠”,意味着分别已不可推延。但“休唱三叠”一句却将离人的感情表现得十分缠绵。“三叠”的唱法说法不少,白居易《对酒》诗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诗句,旧注都谓“第四声”指《阳关曲》的第四句,则曲中的“三叠”即指第三叠,也就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休唱三叠”,正是莫再提起离别的意思。但从字面上解,也可说是女主人公害怕《阳关三叠》唱完,对她来说,即使将分手的时间延长片刻也好。这是以女子不忍分离、欲延时刻,来体现“最苦离别”的苦字。
以下三句,以当时的口语方言组成鼎足对,写女子临别的神态。她的眼泪流了一把又一把,不知该怎样才好,明明有万语千言,却笨口拙舌,无从说起,最后只能发呆似的沉默着。这一切都十分富于动作性与形象性。尤其是“急煎煎”、“意迟迟”到“呆答孩”的由动渐止,恰恰展示了女子由万箭攒心的痛苦到近乎绝望和失神的过程。柳永《雨霖铃》的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离人的痛苦始终处于静态,而本曲中的女子更多了感情起伏的层次。这是从人物的动作表现,来进一步印证“想人生最苦离别”。
痛苦挽不住离别的现实,眼看分手在即,女子终于迸发出了满心的肺腑之言。末六句记述了女子深情的叮嘱,纯用日常口语排比,而又俊若贯珠,勾画出一名感情细腻而热烈的女子形象。女子对丈夫撒手抛下一家一计的硬心肠行为并不责备,最多只希望他能记住自己的情分,不要忘记来信。然而有一点却是她放心不下,终于忍不住脱口警告一番的,那就是千万不能负心,在外惹草拈花。否则必然兴师问罪,“车儿马儿我亲自来也”!由絮絮的情话,到谆谆的嘱咐,直至辣辣的警告,无不见其爱之深切。全曲语言明快,刻画细致,声气酷肖,生活气息浓郁,是元曲的“当行”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