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元曲三百首 > 双调水仙子马嵬坡1(第1页)

双调水仙子马嵬坡1(第1页)

徐再思

翠华②香冷梦初醒,黄壤春深草自青。羽林③兵拱听将军令,拥鸾舆④蜀道行。妾虽亡天子还京。昭阳殿⑤梨花月色,建章宫⑥梧桐雨声,马嵬坡尘土虚名。

【注释】

①马嵬坡:在陕西兴平县西。唐天宝十五载(756),玄宗避安史之乱奔蜀经此,禁卫都指挥陈玄礼发动兵谏,诛权臣杨国忠,其从妹杨贵妃被迫自缢。

②翠华:以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指天子的仪仗。

③羽林:皇帝的扈从军队。唐设左右羽林军。

④鸾舆:天子的车驾。

⑤昭阳殿:汉代洛阳后宫,为赵飞燕姊妹受宠时居处,此代指杨贵妃生前的居殿。

⑥建章宫:汉长安宫殿名,此代指唐玄宗的居殿。

【译文】

天子仪仗的浓香远了,不再相闻,杨贵妃这才如梦初醒。从此后自己便长埋黄土之中,最多是一回春来一回草青。禁卫军士环立着听陈玄礼下令,兵谏后继续护卫着玄宗向蜀道行进。我杨太真虽然丧了性命,总算能让大唐天子日后平安回京。昔日的后宫里,梨花冷月,凄凄惨惨;唐玄宗居殿外梧桐夜雨,冷冷清清。马嵬坡成就了杨贵妃的虚名,却像尘土一样无凭。

【赏析】

马嵬坡兵变是元散曲中最习用的历史题材,这也许是因为它涉及了君王美人,又典型地触及了盛衰治乱本质的缘故。本篇的新异之处,在于纯从事变发生后写起,取用杨贵妃亡灵的立场与口吻。起首用一组对仗,每句间都聚示了彼此反差强烈的意境,如“翠华”与“香冷”,“黄壤”与“春深草自青”,造成了不嗟而悲的伤感效果。而上句与下句间,“翠华”与“黄壤”的昔今比照更不啻有霄壤之别。这两句实质上已叙出了“马嵬坡”杨贵妃被赐自尽的事实,令人联想起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可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马嵬兵变是天宝十五载(756)六月间发生的事,唐玄宗“天子还京”则在次年的十二月。这里说“黄壤春深”,可见已是隔了两年的回忆了。

三、四两句,继续是杨贵妃亡灵的回首往事。“羽林兵拱听将军令”,拱听过两回,前一回是对唐玄宗的要挟,这一回却是服从了,“鸾舆”终得顺利向蜀道进发,实则反衬出了杨贵妃独眠黄土的不幸。这两句回忆跳过了“六军不发可奈何”的事变本身,却借“羽林兵”、“将军”字样的出现,坐实了这一事件;又由“羽林兵”、“拥鸾舆蜀道行”的叙述,表现了以贵妃生命为代价而换取的君王平安,从而推出了下句“妾虽亡天子还京”。这虽然像是杨贵妃的庆慰之辞,实质上却指明了她不过是唐玄宗的政治牺牲品。而作者代拟她“无怨无悔”,就更加重了这种祭坛牺牲的悲剧性。“妾亡”与“天子还京”的对举,在读者眼中便转化成了字字血泪的控诉与谴责。

末三句以三组地名组成鼎足对,写出“天子还京”后的好景不再,揭示出杨贵妃代人受过的无谓。这是《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及“昭阳殿里恩爱绝”诗境的再现,而“马嵬坡尘土虚名”,直接点题,增添了作品的悲剧气氛。全曲借杨贵妃的哀怨不幸,鞭挞了唐玄宗的荒政误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思想内容越出了文字意境之外。清赵翼有“马嵬一死追兵缓,妾为君王拒贼多”的诗句,皮里阳秋,为人称道,本篇的构思要比他早得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