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元曲三百首 > 南吕金字经青霞洞赵肃斋1索赋(第1页)

南吕金字经青霞洞赵肃斋1索赋(第1页)

张可久

酒后诗情放,水边归路差。何处青霞仙子家?沙,翠苔横古槎②。竹阴下,小鱼争柳花。

【注释】

①青霞洞:在今浙江衢州市东南石室山边,为道家第八洞天。赵肃斋:张可久在浙江任小吏时的长官兼友人。《小山乐府》另有一首《折桂令·肃斋赵使君致仕归》,可知赵肃斋做过县官,弃官归隐。

②槎:木筏。

【译文】

酒意十足,诗情更觉奔放,沿着溪水回去,竟然走错了方向。那么这位青霞洞的神仙中人,他的家究竟在何方?原来在一片沙岸上,碧苔长满,一只旧木筏横在岸旁。竹荫覆盖之下,一片柳花飘上了水面,惹得小鱼探头争抢。

【赏析】

作者的友人赵肃斋辞官隐居在青霞洞边,请求为住处留下些题咏。诗人便写了这首小令赠送给他。

起首两句对句,先从赵肃斋本人写起,也是由人物向居处“青霞洞”的转捩。句眼是“放”和“差”的两个字。“放”不仅指“诗情”,也兼指“酒”,我们可以凭此了解赵肃斋诗人加酒人的双重身份,想见他纵酒放歌、带酒行吟的自得风神。下一句是对这个“放”字的加写。赵肃斋醉醺醺地吟着新得的诗句,兴冲冲地沿着溪水回家,却连正确的归路也辨不清,真可谓是得意忘形了。一个“差”字见出了主人公的醉意,更见出了他的旷达与狂放。

正因为归路差了,所以作品提出一问:“何处青霞仙子家?”这正是读者所关注的问题。而以“青霞仙子”指代赵肃斋,又顺带点明了这位诗酒风流的人物,原来是在青霞洞边隐居修道的高士。于是,第三句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领起了以下四句的正题,即对青霞洞居所的歌咏。赵肃斋住在溪边的沙岸上,临水缆靠着一只古老的木筏,上面长满了青苔,说明主人已很久没有使用它出远门,也就是旧时称颂隐士高人所常说的“不入城市”。一片茂密的竹林,将阴翳投上水面,“竹阴”一词给人以宁静清幽的感觉。最妙的是“小鱼争柳花”的结尾,昔人如刘长卿有“蜂抱花须舞,鱼吹柳絮行”句,韩偓有“树头蜂抱花须落,水面鱼催柳絮行”句,陆游有“春水柳塘鱼唼花”句,都不如“争柳花”来得动作剧烈。我们可以想见缺乏经验的小鱼,误将飘落的柳花当做美食,性急地赶来争抢,而在水面上搅起层层涟漪的情景。前三句极写静物,这一句突然出现了动景,动静相生,却仍然是一派恬适的景象。“青霞仙子家”坐落在这一片天地中,主人隐逸生活的情调、风味,自不难想见。全曲始写“赵肃斋”,后写“青霞洞”,却仍然是借景传人。俗语说“一支笔难写两头事”,本曲则借优美新巧的构思而成了例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