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吉沙堤缆船,樵夫问讯,溪友留连。笑谈便是编修院①,谁贵谁贤?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蓑笠神仙。鱼成串,垂杨岸边,还却酒家钱。
【注释】
①编修院:翰林院。翰林院职任之一为编修国史。
【译文】
小船刚在沙岸上系定,就遇见下山的樵夫,互相问候致意。溪山里有的是知己,大家聚集在一起,多时都不想离去。笑谈起古往今来的人事,无异于编修院史,谁贵谁贤,还他个是非曲直。称得上江湖上的状元,只是不参加应试;又像是戴笠帽、披蓑衣的神仙,只是没有沾惹红尘的意思。把打上的鱼儿串进绳子,提到绿杨岸边的酒店里,偿还日前赊欠的酒资。
【赏析】
西方文学的牧歌,在内容表现和风格韵味上都别具一格;中国散曲中的渔歌、渔父词,也具有这种自成一家的特点。其表现方法通常是借自然景物来反映渔人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的美学色彩。乔吉写有二十首《满庭芳·渔父词》,其中写渔家风景的名句如“钓晚霞寒波濯锦,看秋潮夜海熔金”、“入万顷玻璃世界,望三山翡翠楼台”、“初更罢,波明浅沙,明月浸芦花”、“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等等,可谓美不胜收。本篇是其中的一首,写法却比较特殊,全篇除了“沙堤缆船”、“垂杨岸边”两句写景外,其余绝大多篇幅都是直接述写渔父的生活、感情,以旷放的风格取胜。
全曲写的是渔父“缆船”上岸的情景。上岸后他受到了朋友们的欢迎,这些友人不是“樵夫”就是“溪友”,都是不求闻达的平头百姓。但他们却对古今人物随意评论,人间的“谁贵谁贤”,根本不屑放在眼里。“笑谈便是编修院”,既见出渔樵闲话的自由自在,更显示出一种蔑视官场的疏狂傲岸。诗人用两句精辟的概括来赞美渔父:“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蓑笠神仙。”“不应举”是对功名的不求取,“不思凡”是对尘俗的无兴趣。江湖、蓑笠,切合渔父的身份,不是状元神仙,胜似状元神仙。这两句确实可作元代渔父词中一切主角的定评。结尾又通过渔父用打得的鲜鱼偿还酒钱的一笔,进一步表现了他的闲适与豪放。全曲自然流畅,于清丽中还增显了几分豪辣的气息。
乔吉有《绿么遍·自述》:“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又有《折桂令·自述》,中也有“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之语。以之比照,可知本曲中的“渔父”,实是作者借以自况。这是不奇怪的,渔父词本非渔人生活的真正写实,而是理想化、文人化的产物。元散曲作家意欲逃避现实,憧憬闲适自由,吐抒抑塞的情志,渔父的一叶扁舟便是最好的寄托之所。这正是散曲中渔父词能自成一格、风靡曲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