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元曲三百首 > 双调鸳鸯煞尾摘调(第1页)

双调鸳鸯煞尾摘调(第1页)

郑光祖一点来不够①身躯小,响喉咙针眼里应难到。煎聒②的离人闻,来合噪,草虫之中无你般薄劣把人焦③!急睡着,急惊觉,紧截定阳台路儿叫④。

【注释】

①一点来不够:还不到一丁点儿大。

②煎聒(xī):扰闹。

③薄劣:恶劣。焦:指心烦。

④“紧截定”句:意谓专门盯着,总在人梦里欢会时将人吵醒。阳台,传说中巫山神女行云行雨之处,后常指男女欢会之所。

【译文】

这蟋蟀个头小得还不到一丁点儿,扯直喉咙,声音想来也穿不过针眼。可偏偏扰闹不停,让离人听见,此起彼应响成一片。昆虫之中哪有像你蟋蟀这般恶劣,令人烦厌!急急地上床入眠,又迅即被唤出梦境:它们紧紧守定了阳台的通路,声声鸣叫,不许人近前。

【赏析】

本篇原为《驻马听·秋闺》套数的尾曲,是一首摘调。起首两句,先以“一点来不够”、“针眼里”这些词语极力表现蟋蟀外形与声音的细小,十分形象、生动,实是故作擒纵之笔。中间三句紧接着转出对蟋蟀的反感,说明它的叫声实际上并不小,够“煎聒”,但反感的原因仍不叙出,这种继续宕开的手法在古人叫做“操纵”,引而不发,有吸引读者关心解索的效果。本曲原属的套数是写一名独守空房的闺妇,闻声觉得心焦,竟忍不住把一腔怨愤泄到蟋蟀身上。这显而易见与她的经历、情绪有关,写虫实际上是在写人,写蟋蟀的叫声也就是为了写人物的离愁。

果然,末尾三句揭出了闺妇怨恨蟋蟀“薄劣”的缘故,确是因为它干扰了空房的生活。这里用了两处“急”字。前一处是写闺妇的心情,她在现实中注定了孤独,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同远方的丈夫有机会相逢,所以急不可耐地奔赴梦乡。后一个“急”字,却是昭示梦境的短暂:才入睡就被虫声的合噪惊醒,这蟋蟀儿实在太不知趣了。这种情形发生当不止一次,每当闺妇获得了珍贵的好梦,将同夫君共叙欢爱时,就被蟋蟀唤回,以至她怀疑是不是它在有意把守阳台的路口。“紧截定”三字,将蟋蟀鸣声的响亮与频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笔将闺妇的处境、心情及愿望,也都同时从字面以外揭示了出来。从为人不注意的小地方入手,开掘衍扬,曲尽其妙,求得新奇的效果,是散曲的一大特长。这支曲子将“草虫”的叫声引入离愁别恨的大题目中,构思是颇为巧妙的。

《诗经·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南宋词人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都写到了蟋蟀对愁人的影响。但在构思的生动上,显然本篇要胜出一筹。又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有〔整金冠令〕写道:“促织儿(即蟋蟀)外面斗声相聒,小即小,天生的口不曾合。是世间虫蚁儿里的活撮(无赖)。”本篇或受其启发,不过末尾“紧截定阳台路儿叫”的俊语实在是更上了一层楼。明李开先《词谑》将本曲作为“急并响亮,含有余不尽之意”的“豹尾”的范例,实与此结句有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