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①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
①酒旆(pèi):酒旗,酒店的招子。
【译文】
在金色的夕阳光照下,酒店的青旗悠闲地招展。水面上三两只渔船,正在准备着靠岸。暮色渐渐笼罩了江边的草屋,屋旁溪水上浮淌着落下的花瓣,有一阵幽幽的香味弥漫。残破的桥堍头,卖鱼的人儿不知何时已经走散。
【赏析】
北宋画家宋迪的平远山水组画《潇湘八景》问世后素负盛名,南宋时长沙曾为之专建八景亭。“远浦帆归”即为八景之第二景,“远浦”是水面辽远的意思。对于这个现成的题面,本曲作者着重扣住了“帆归”两字。但他并不写渔船上的情景,甚至不放在“远浦”的水面上表现。小令的取景范围是渔村的埠岸,与“浦”、“帆”若即若离。时间则是夕阳西沉,也定得恰到好处,隐隐关合着那个“远”字:日入而息,船儿从“远浦”归来,差不多就该是这样的时分。
在沐浴着斜阳的埠岸上,诗人落笔的第一处所在是小酒店。店前的酒旗垂挂着,此时已无人问津,所以说是“酒旆闲”,这也说明店中已没有人闲坐。原先闲坐的酒客,上哪儿去了呢?可能是因时光不早赶回家去,但从下句“两三航未曾着岸”的提示联想,更大的可能是前去迎接归来的渔船。“航”与船同义,本身具有动态的意味,同“远浦”又发生了那么一点隐隐约约的联系。写的是“帆归”,却偏生不让它们立刻“着岸”,这就留出了蕴藉不尽的回旋余地。
远归的渔船着岸碇泊及处理善后,是一个不短的过程。诗人不曾去黏着它描写船上的细节,却收回诗笔留叙岸上的景致,先后点出了“落花水”、“茅舍”、“断桥头”三处所在。茅舍是渔民的归宿,这第四句写出了渔村环境的恬美。第五句中的“断桥头”十分细腻,它说明了这傍水的渔村中,还有一条水道流出,即所谓河汊,汊上有桥横越。这就照应了上句的“落花水”。唐诗人刘昚虚《阙题》有句云:“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恰可借来作为曲中“落花水香”的解释。“断桥头卖鱼人散”,同“酒旆闲”异曲同工。卖鱼人同归帆的关系不易说,可能是等着渔船鱼货的批发,可能是船上渔民的家小甚而是渔民本身,也可能什么都不是。但既然卖鱼人失去了留在断桥头的兴趣,肯定是埠岸上阒无行人,那么“远浦帆归”的“归”字,也就圆满具足了。
元诗人陈孚的《潇湘八景》组诗为时人称道,其“远浦帆归”云:“日落牛羊归,渡头动津鼓。烟昏不见人,隐隐数声橹。水波忽惊摇,大鱼乱跳舞。北风一何劲,帆飞过南浦。”不可谓不切题,即嫌黏实拘泥。而本曲则于空间、时间放开笔墨,清逸舒展,画面疏朗优美,其艺术成就远在陈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