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元曲三百首 >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词(第1页)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词(第1页)

鬤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①滩头。虽无刎颈交②,却有忘机③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④,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释】

①红蓼:《群芳谱》:“蓼春苗夏茂,秋始花,花开蓓蕾而细,长二寸,枝枝下垂,色粉红可观。水边甚多,故又名水红花。”

②刎颈交:同生共死、至死不渝的朋友。

③忘机:泯除机心,即无奸诈机巧之念。

④万户侯:汉代封侯,大者食邑万户,称万户侯。此指大官、贵官。

【译文】

江岸摇曳着黄芦,渡口的水面上白蘋无数;长堤上绿杨扶疏,滩边一大片红蓼平铺:这些都是我日常的出没之处。虽然没有同生共死的挚友,却有着陶然忘机的伴侣,那就是在江中星星点点的沙鸥与白鹭。人间的公侯贵族,在我眼中不值粪土。我是万顷碧波上一字不识的老渔夫。

【赏析】

“渔父词”即专意表现渔夫生活的诗歌,始于唐代张志和的五首《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就是最具代表性、最为人熟知的一篇。唐宋的渔父词描摹渔父的悠闲超脱,体现的是对大自然的顺适;而元散曲渲染、歌赞渔父,却更着意于对社会和人生的抗争。这就难怪作品中要多一些愤世嫉俗的棱角,多一些议论性的语言了。

不过本篇并不一味以议论入曲,它还是以形象的塑造取胜。“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起句就通过环境和景物的点染,令读者会心于渔父的高逸与潇洒。黄芦、白蘋、绿杨、红蓼,都是江南水乡常见的景观。黄、白、绿、红交织出一片灿美的秋光,岸、渡、堤、滩则尽述了渔父徜徉出没的处所,合在一起,便显示了渔父在水乡自然美景中自在、适兴的日常生活。“虽无刎颈交”是故作反跌,目的是表现“却有忘机友”,而忘机友竟是秋江上随意来往的白鹭沙鸥,这一笔进一步表现了渔父与大自然在精神上的融合无间。本来,“君子之交淡如水”,“刎颈交”固然可与其共生死,但毕竟也有了利益和目的上的生死联系。而《列子·黄帝篇》载:“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鸥)鸟游。沤(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同沙鸥白鹭交上朋友,这只有毫无机巧之心的赤子才能办到,这样的人自然不屑参与社会的争斗与纷扰。“傲杀”二句,便表现了渔父蔑视荣利、甘心隐逸的情怀。“不识字”还流露出几分疏狂,使人隐隐如见他那傲睨红尘的神情。

这首小令意境阔大,兴象狂豪,感情明快。景物的描写,以及“虽无”与“却有”、“万户侯”与“不识字烟波钓叟”的对比,都醒人耳目。寥寥数笔,成功地托出了渔父傲岸自得的形象。正因如此,它同白贲的《鹦鹉曲·渔父》同成为元散曲渔父词的双璧。同时的卢挚有《蟾宫曲》:“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蘋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杀人间,伯子公侯。”谷子敬《城南柳》杂剧第三折:“这其间黄芦岸潮平,白蘋渡水浅。莫不在红蓼花新滩下?莫不在绿杨树古堤边?”均将本篇曲句作为现成语改借,足见此作在曲坛的影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