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听说你生娃儿最麻利?可有什么高招?快教教我!”她求助的看向金氏。
金氏憨厚一笑,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嗫嚅道:“这生娃儿,不就跟上茅厕嗬屎没两样,我肚子痛的时候就蹲在那,卯足了劲儿就哇的一声落地了……”
金氏说的粗野,屋里的人轰然失笑,屋门口的锦曦也忍不住抿嘴笑了,崔喜雀抱着肚子坐在床上哭笑不得。
“哎呀,这事要跟你大嫂取经,那你可真就找错人了,你大嫂那哪是生孩子,那就是母鸡下蛋,不知道多利索……”崔老太笑着打趣起来。
站在屋门口的锦曦,于是便听到屋里的崔老太和王婆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回顾以前金氏生孩子的情景。
金氏其实一口气生了六个儿子,养活了四个。但每一个都是雷厉风行的生。
生梁礼胜那会子,她还在外面捡棉花,觉得肚子痛就蹲在棉花地沟里,没想到没有大解,倒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
生梁礼智的时候,金氏正在烧一大家子的饭,米刚刚下锅,羊水就破了,流了一腿。
杨氏那会子刚进门,过来帮忙还没添两把柴禾,就听到前面传来婴儿的啼哭声。
粱礼青前面还有一个孩子,是金氏秋天去后面的柳树林子拢松毛的时候生的。当时周围都没有人,金氏用自己的牙齿咬断了脐带,扯下里面贴身的一块布,给那孩子打了一个简单的萝卜包。
铁定是这些接生工作没做好,那孩子还没养三日就夭折了。粱礼青后面,金氏还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正处春天油菜花开。
金氏漫山遍野的跑,一大家子人都出找,就连谭氏也求了村子前后打听,让当时才三四岁的梁愈梅和梁礼智在摇篮边看着。
一只大老鼠窜进了摇篮里,把那还没满月的孩子小半边脸给啃了,后来,这孩子自然还是没养下来。
唉,旧社会人家孩子多,不比新社会,所以那些孩子众多的人家,难免会有顾忌不到之处。医疗,卫生,安全,监管等多方面的原因,孩子们的夭折率才更高。
想到这,锦曦忍不住转身朝院子口那边张望了几眼,希望爹和四叔今日能够顺顺当当把那两位很有经验的稳婆请来,也希望四婶母子都能够平安。
半个多时辰后,梁愈洲风风火火的回来了,锦曦看到他身后空无一人,诧异了。
“徐婆子暂且安置在你家,那婆子说了,行有行规,因为王婆子先入为主,她这贸然就过来,叫戗行。”梁愈洲压低声跟锦曦道。
锦曦恍然,原来接生婆这一行还有这样的不成文规定啊?
“咱这边先紧着王婆子来,要是一切都顺当,那自然没得说。稍微有半点不对劲儿,立刻就去把徐婆子给接过来!”
梁愈洲道,锦曦点头,他思虑周全,难怪孙老太会夸他头回做爹,还井井有条。
“你四婶这会子情况咋样?没什么不妥的吧?”他望着对面的西厢房,低声问道。
作为男人,媳妇生孩子是不能进产房的,这是祖祖辈辈最为忌讳的事情。所以即便再焦虑,梁愈洲也只是站在门口询问锦曦。
锦曦抿嘴一笑,道:“没听到里面她们的说说笑笑声么?四婶这会子铁定是没事的。”
说话间,孙氏和桃枝推门出来了,梁愈洲赶紧朝前几步,目光问询的看向孙氏。
桃枝反手将门带上,孙氏转过身看了眼等候在外的梁愈洲,老梁头已经转战阵地,移到了那边屋檐底下蹲着抽旱烟去了,孙氏一出来,他的目光也望过来。
孙氏笑了笑,对他们道:“看喜鹊那样子,怕是还老早呢。等会生孩子最耗气力,趁她眼下还能扛得住痛,我和桃枝去给她弄碗鸡蛋面!”
“鸡蛋在菜碗橱柜下面的箩筐里,多搁几个蛋!”梁愈洲道。
“诶,晓得。”
“三嫂,桃枝,那就辛苦你们了!”他追在后面又道。
“这是应当的,说那些客套话做啥!”孙氏笑着摆摆手,带着桃枝去了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