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分心
当我们专注于一个目标时,越是聚焦,朝着目标持续奋斗,所受到的效果自然越好。而若总是分心,分散精力,也就无法把最强的能量集中于一点,何谈实现目标呢?
一如打井一样,选择一点,深挖细作,再厚的岩层也会被击穿,终而喜得汩汩井水;而若三心二意,无法专攻,收获的只能是一个个土坑,付出的却是更多的汗水、辛劳。可悲的是,这一切付出都将毫无意义。
常昊,1976年11月7日出生于上海,是中国著名的围棋九段棋手。6岁起,开始学习棋艺;8岁顺利进入上海队,成为一名小棋手;10岁,入选国家少年集训队,接受正规系统的训练。小小年纪,就已经斩获第一、三届全国棋童杯围棋赛冠军,第五届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冠军,更获得了第12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的冠军。
儿童的特点之一就是好动和顽皮,但是常昊却自小表现出极强的专注力。众所周知,围棋是一个喜静的项目,需要专心致志于其中,最忌讳三心二意,一旦分心,也就难以取得好成绩了。
有一天,俱乐部正在举行围棋比赛,在众多观众之中,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格外引人关注。这个小家伙在棋盘旁不言不语,一站就是一上午,而且全神贯注于棋局,看得十分入迷。第二天,比赛开始后,小家伙又来了,同前一天一样,又是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上午。
他的专注力可以如此持久,实在让人十分佩服,这也正是一个优秀棋手该有的品质。巧合的是,小家伙的行为举止让教练看在了眼里,他将小家伙带进围棋队,开始学习下棋。这个小家伙,就是常昊。
常昊曾在被让4子的不利局面下挫败日本棋圣,着实风光。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他的专注力自然密不可分,专心于一件事,绝不分心,才缔造了他日后的辉煌。
能专注于一件事,不分心,因重复而来的力量将会更大。当然,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做到真正的不分心,起码大部分人难以做到。而通过书籍等媒介看那些成功人士后我们会发现,他们在这一点上的表现特别出色。他们的不分心,建立在对实现目标的强烈渴望上,加之在锁定了目标后,通过自控力聚焦更多的精力,把一切能量都施用在实现目标上,这种现实让他们的“不分心”看起来极为普通,似乎成了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事实上,他们在把同一种心态,以及同种心态下指导的动作重复无数次时,专心致志也就成了他们的习惯,这样的常态让他们并不觉得“不分心”是很难做到的。相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显得极为专注。
陈景润,当代著名数学家。
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在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的举荐下,回到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担任助教;1957年10月,在华罗庚教授的赏识下,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陈景润为数学界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他是受人敬仰的数学大家,而他之所以能成为数学界的顶尖人物,自然离不开他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甚至到了忘乎天地的地步。
有一次,陈景润在路上走着,大脑依然在不停地思考数学问题。忽然,他不小心撞到了“人”,赶忙道歉,连说几声“对不起”,可抬头一看才知道,哪里有人呢,只是一棵大树而已,这让他自己都哭笑不得。绕开大树后,他继续走路,也继续思考问题。如此情景,已经成了他的常态,也正是因为他在数学领域的专注,才让他的研究效率更高,取得的成就更大。
想要做成一件事,没有足够的专注力自然行不通,时刻分心,难以专注,岂能成事?
人各有志,未必人人都有悬壶济世之心,不过,即便是日常小事,若是缺了专注,以分心去支配行动,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而由分心带来的不利后果,相信我们每个人都领教过。此外,分心最大的弊端,即使得重复不复存在。
2010年1月,有一条报道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有一只灯泡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消防站度过了它的109岁生日”。也就是说,有一只灯泡已经整整投入使用了109年,而且依旧在工作。
对这只神奇的灯泡,人们自然万分好奇,到底是谁创造出这么有耐力的灯泡呢?带着这个疑问,研究者开始查阅当时的相关资料,希望找到答案。最终,研究者了解到了当时的来龙去脉。
1901年,电灯刚问世不久,美国电气公司举办了一场电灯实验竞赛,参与者众多,大发明家爱迪生也在其中。随着电压提高,参赛者带来的灯泡一个接一个地炸了,唯独有一只灯泡还完好无损,发出亮光。经过研究者考证,这只坚持到底的灯泡并非是大名鼎鼎的爱迪生研制的,而是出自默默无闻的发明家柴莱特之手。这只坚挺了109年的灯泡,也正是当时柴莱特的产品。
1901年,电灯实验竞赛结束后,爱迪生十分欣赏柴莱特的能力,邀请他加入碱性电池的研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爱迪生的橄榄枝,柴莱特果断地拒绝了。当时,能与赫赫有名的爱迪生合作,这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但柴莱特却没有丝毫兴趣,他指着在比赛中刚获得头奖的那只灯泡说:“我只适合研究它。”
的确,柴莱特穷尽一生,都致力于灯泡的研究,他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到灯泡上。即便外界有着无数诱惑,他都没有动摇心中对灯泡研究的执着。他在日记中写道:“一生只亮一盏灯!”
柴莱特用一生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五光十色的事物没能让他分心,没能让他把注意力从灯泡上转移。这份坚定的专注度,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也才有了那只发亮百年的灯泡。
我们身边也一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能否坚守住初心,以一种坚定不移的精神一直走下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实现应该被实现的人生价值。
4。坚持到底
重复之路,也可以片面地理解为成功之路。重复的力量并非那些成功者专有,任何一个普通人其实无时无刻不在体会着它的神奇之处:重复呼吸、重复走路、重复睡眠……每一种重复,都宛若与生俱来,可却是人体在思维支配下的“无意识坚持”。
反过来说,若是我们能在“有意识坚持”的促进下步步为营,那么所能收获的成果有多大呢?
汤姆·霍普金斯被誉为当今世界排名第一的推销训练大师,在全球有超过500万人曾受训于他。他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众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在于他是全世界单年内销售最多房屋的地产业务员,他的业绩是平均每天售出一幢房子,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至今无人打破。
在他进入推销界之前,处境十分落魄。随后,他参加了一个推销培训班,收益颇丰。在培训班,他掌握了推销的技巧,此后,他不断潜心学习,广泛涉猎,对心理学、公关学、市场学等理论加以钻研,并与现代推销技巧相结合,最终得以彻底改变了命运。
进入房地产界后,在短短3年之内,汤姆·霍普金斯便赚到了3000多万美元,一时间声名鹊起,连可口可乐、迪士尼、宝洁这样的国际知名大公司都找他出谋划策。
汤姆·霍普金斯是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普通大众对成功有着同样的渴望,所以对他成功的秘诀尤为关注。当有人问他关于成功的秘诀时,他无一例外地回答道:“每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马上行动,坚持到底。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会成功!”
他坦言:“我要坚持到底,因为我不是为了失败才来到这个世界的,更不相信‘命中注定失败’这种丧气话,什么路都可以选择,但就是不能选择‘放弃’这条路”。在他心中,他是一头狮子,而非一头羔羊,他的人生信条中,没有“放弃”、“不可能”、“办不到”、“行不通”、“没希望”等词语。
推销的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汤姆却始终怀揣着“只要我坚持到底,马上行动绝不放弃,我一定会成功”的决心。坚持到底,决不放弃,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和行为本能。
当汤姆成为千万富翁的时候,他才27岁,年纪轻轻却已经大有作为。基于自己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他创立了一家国际推销培训集团,每年都会出席全球75次研讨班,以此为平台,向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人们传授系统的销售知识,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教训,帮助他们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