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为某事担心时,最好想想它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如果我们根据概率评估一下我们的忧虑究竟值不值得,我们的忧虑十有八九就会自然消除了。
当我们为未来的事情感到压力时,就根据概率问问自己现在担心会发生的事,可能发生的机会究竟有多大。
第四,对不完满的事情要顺其自然,学会接受。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情况。它们既然要是这样,就不可能再变化。而对我们的思想而言,也可以有所选择。我们可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适应它。杨柳承受风雨,水接受一切容器,我们也要学会承受一切事实,欣然接受既成的事实。
但这并不是说,碰到任何挫折时,都应该低声下气。相反,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只要还有一点挽救的机会,我们就要为之奋斗。但如果事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那么,为了保持理智,我们就不要左顾右盼,无事自忧,应该接受必然的事实。
没有人能有足够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创造一个新的生活。我们只能选择一种,或者生活在那些不可避免的暴风雨之下弯下身子,或者抗拒它而被折断。日本的柔道大师教育他们的学生,要像杨柳一样的柔顺,不要像橡树一样挺直。这也正如汽车的轮胎,正因为它可以吸收路上所有的压力,可以承受一切,才能在路上支撑那么久。
如果我们在多难的人生旅途上,也能承受各种压力和所有的颠簸,我们就能活得更长久,能享受更顺利的旅程。而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反抗生命中所遇到的挫折的话,就会产生一连串内在的矛盾,我们就忧虑、紧张、急躁而神经质,直到被压垮。
第五,让压力“到此为止”。
如果我们以生活的快乐和健康为代价,付给它过多的压力和忧虑,那就太不值得了。林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典范。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的几位朋友攻击他的一些敌人,林肯却说:“他们对私人恩怨的感觉比我要多,也许我的这种感觉太少了吧。可是,我一向认为这很不值得。一个人实在没有必要把他半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争吵上。如果那些人不再攻击我,我也就不再记他们的仇了。”
获得内心平静的秘诀之一就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任何时候,想拿钱买东西或为生活付出代价,要先停下来,用下面三个问题问问自己——现在正担心的问题和我自己有什么关系?在这件令我忧虑的事情上,我应在何处设置“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然后把它整个忘掉?我到底该付这个“东西”多少钱?我所付的是否已超过了它的价值?
第六,不要为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是老生常谈,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当我们在为那些已经过去的事而不肯释怀的时候,不过是在做一些徒劳无益的事,惟一的后果就是给自己徒添心理负担。
佛烈德·富勒·须德曾经向学生提问:“有谁锯过木头?”大部分学生都举了手。他又问:“有谁锯过木屑?”没有一个人举手。“当然,我们不可能锯木屑。”须德先生说:“过去的事也是一样。当你开始为那些已经做错的和过去的事忧虑的时候,你就是在锯木屑。”
有了错误和疏远是我们的不对。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吸取错误的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聪明的人永远不会为自己的损失而悲伤,却会很高兴地去找出办法来弥补创伤。
面对压力,应学会分解、消除,不要让它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所谓的压力,更多地来自我们自身的心理作用,来自对过去的懊悔,对未来的担忧。人性中最可怜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梦想着天边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而现在是我们惟一能把握和需要把握的——很简单,把现在该做的事情做好。简单即会快乐,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坚韧才能笑到最后
达成理想的目标,无疑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于是千军万马向目标挺进,但是真正到达成功巅峰的人总是为数不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持之以恒地向自己的目标挺进。
成功从来就不是一条坦途。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太多的“不可能”的事情在挑战我们的勇气和信心,有太多的未知使我们的心智感到惶惑不安,也有一些更容易实现的“变通”让我们动摇,还有无法预期的成功距离让我们无望和退缩。
孙中山说:“人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从古至今,欲成大器者无不是面对无数的考验,时间的煎熬,仍然矢志不移的。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目标顽强的意志力。强者能用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而弱者总是被困难所战胜。
多少世纪以来,天花是死神忠实的奴仆。它的黑影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十室九空,哪里就会哀声不绝。人们对它毫无办法,只能束手待毙。而战胜天花病毒的爱德华·琴纳医生则像勇士一样和人类的死敌进行了顽强的搏斗,用毕生的精力换得了人类的幸福和安宁。琴纳医生曾说过:“天花再可怕,我也要战胜它!”但事实上,琴纳要面对的不仅是可怕的病毒,还有许多世俗的偏见和愚蠢。
在战胜天花这条路上,琴纳历经了无数坎坷,他的许多同伴不但不帮助他,而且还讽刺他是一个无知的疯子;他的许多重大发现不但不被医学会所承认,还要因此把他开除出学会。而琴纳医生则以其坚韧的品质支撑着自己,不顾同行的嘲笑,学会的威胁,坚持不懈地寻找战胜天花的方法。在牛痘实验中,琴纳医生度日如年。但不论遇到多大困难,琴纳都以他的坚韧和智慧突破了一个个关口。最终以科学真理和事实说服了反对自己的人。琴纳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战胜了天花病毒,挽救了无数人类的生命,成为名垂青史的医生。
这个世上只有两条路能通往成功的目标并成就伟大的事业,那就是权力和坚韧。权力并不属于大多数人,它是少数人的特权;然而,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可以拥有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坚韧从来不负众望,因为它沉默的力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壮大,直到所向披靡无以抗拒。
在耶鲁大学上学期间,弗雷德·史密斯(FredSmith)产生了一个创新性的航空货运理念,他认为这个想法必然会使我们发送和接受邮件包裹的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于是,在经济学课程的期末论文中,史密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天才的想法最终得了几分呢?满分吗?结果令人伤心,教授打回了史密斯的论文,封面上有一个红笔写的硕大的“C”:“理念很有趣,也很严谨,但是,如果你想得到高过C的成绩的话,就不要写这些不可行的事情了。”成绩虽让人沮丧,但是,史密斯始终坚持,并终于募集到了7200万美金的贷款和证券投资。几经挫折和失败,并在头几年的经营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1975年,史密斯终于迎来了近2万美元的盈利。史密斯的坚韧不拔终于有了回报。今天,他的富有远见的公司在全世界210个国家中开展业务,员工超过14万名,日处理邮件量超过300万件。作为联邦快递公司(FederalExpress)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史密斯的坚韧和对梦想不懈的追求,终于在自己“不可行”的想法基础上开创了一个价值70亿美元的跨国企业。
坚韧的毅力和精神的磨砺是成功的必要素质和代价,而失败则是放弃的惟一答案。
一位高中橄榄球队的教练,试图激励自己的球队度过战绩不佳的困难时期。在赛季过半的时候,他站在队员们面前训话:“迈克尔·乔丹放弃过吗?”队员们回答道:“没有!”
他又提高声音,喊道:“怀特兄弟呢,他们放弃过吗?”“没有!”队员再次回答道。
“约翰·艾威扔过毛巾吗?”队员们又一次高声回答道:“没有!”
“那么,埃尔默·威廉姆斯怎样,他放弃过吗?”
队员们长时间地沉默了。终于,一位队员鼓足勇气问道:“埃尔默·威廉姆斯是谁呀?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教练不屑地打断了队员的提问:“你当然从来没有听说过他,因为他放弃了!”
不论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也不论我们的目标是不是成为职业运动员,发明某项新产品,或是开创一家数百万美元的公司等等那样的远大目标,还是那些诸如减肥10斤,或是清偿信用卡的负债等等的“渺小”目标,只要我们坚韧不拔的向着目标前进,“坚持、坚持、再坚持”,就一定能抵达最后的成功。
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是一个足以令所有出身贫困而自卑者、一蹶不振者感到羞愧的典型,他以自己的坚韧不拔和永不言败,在自己被命运之神抽了无数的耳光后,狠狠地回敬了一拳。他是当之无愧的美国总统和精神领袖。
1831年,林肯生意失败;1832年,竞选州立法委员失败;1833年,再一次尝试做生意失败;1835年,未婚妻不幸去世;1836年,患上神经衰弱症;1843年,竞选国会议员失败;1848年,再度竞选国会议员失败;1855年,竞选参议员失败;1856年,竞选副总统失败;1859年,再次竞选参议员失败。
1860年,当选美国第16届总统。
坚韧到底可以让我们得到什么?亚伯拉罕·林肯就是例子。正是他的坚韧,改写了历史,也让历史记住了他的名字。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别,常常就在于我们坚韧的能力。
许多人最终没有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诚心不足或者没有对成功的热望,而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坚韧。这种人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起事来也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他们总是对自己目前的行为产生怀疑,永远都在犹豫不决之中。有时候,他们看准了一项事业,但刚做到一半又觉得还是另一个职业更为妥当。他们时而信心百倍,时而又低落沮丧。这种人也许可能短时间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从长远的人生来看,最终还是一个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