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做到他提倡的事,比他唠唠叨叨说一万遍更有说服力。
有的人并无意伤人面子,只是说话时表达不当,造成了实际伤害的效果。
比如,有些领导提倡“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找差距”这种批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照顾下属的面子,效果却不见得好。
比如,老板对一个业绩不佳的员工说:“我对你的工作表现非常满意,但是如果你能在工作方法上注意一点,业绩肯定会提高。”
员工开始会觉得受到了鼓励,直到他听到“但是”两个字。他很可能因此而对最初的表扬产生怀疑,对他来说,这个表扬也许只是后面批评的引子而已,可信性遭到质疑。
如果老板这样说:“我对你的工作表现很满意,而且你的进步也很明显,说明你在这方面有潜质。如果在工作方法上作一些改进,我相信你的进步会更快。”
这样员工便不会感到批评的暗示,同时也能够受到鼓励,并尽力做得像老板期待的那样好。
有的人把自己的面子看得贵如金,却把别人的面子看得贱如纸。他们为了自显高明,无视他人尊严,甚至将对方逼到非反抗不可的地步。其结果,也不过自取其辱罢了。
素来以傲慢无礼、举止粗鲁而闻名于世的赫鲁晓夫就曾尝到过伤人面子的苦头。那是1957年,美苏首脑举行会谈,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应邀出访前苏联。在此之前,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这一决议受到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激烈抨击,本来他可以采取其他比较得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但赫鲁晓夫却选择了一个既有失身份,又伤人尊严的方式。在美苏首脑会谈中,他指着尼克松吼叫着:“这项决议很臭,臭得像马刚拉的屎!没有什么东西比那玩意儿更臭了!”
在这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场合,尼克松当然也不会示弱,他知道赫鲁晓夫年轻时曾当过猪倌,就慢条斯理、一字一句地说:“恐怕主席先生说错了,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
赫鲁晓夫不禁一时语塞,尽管他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领导人,也不免羞得满脸通红。
在人际交往中,只要维持住双方的面子,则一切争端都有回旋余地;一旦撕破面皮,就极可能转入火星四溅、双方都无力控制的局面。为了自己的面子,不给别人留余地,绝对是在做蠢事。
此外,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知识缺陷,每一个人都会说蠢话、做蠢事:由于价值观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看见别人说蠢话、做蠢事时,或者坚持自己的偏见时,为了保住他的面子,最好是给他一个“台阶”下。这对于维持双方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批评他人时要点到为止
批评是最容易的,因为说得都是别人的错误。批评也是最难的,因为让别人虚心接受错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孩子、朋友、下属还是同事他们总会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免不了要批评或者规劝他们,但是如果批评的时候说的话不到位不但起不到教育和规劝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增加他人的反感。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说话技巧。
1.批评孩子要点到为止
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当面称赞孩子,恐怕会宠坏他。如果我们不是衷心称赞孩子,只是胡乱称赞一番,那么就确实有宠坏的可能。很多家长常常说:“疼孩子疼在心里,不要疼在嘴上。”这是怕造成孩子自满和骄傲的心理,以后他就不再求上进。而事实上合理的称赞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称赞如土壤中的肥料、食物中的维他命,可以给孩子很大的鼓励,使他们雄心勃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父母给孩子的赞扬比任何人的都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切的人,所以一言一语都发生很大的作用。称赞比责骂有效,父母们不妨慷慨地称赞自己孩子。称赞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告诉孩子这是达到了期望中的水准。
当然,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指导孩子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有时批评孩子是必要的,只是要特别小心,在言语和态度上都要谨慎,千万不可用讽刺或嘲笑的言语,免得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难堪,使之产生自卫和反抗的心理。批评孩子的时候可以直接指出错误的地方,然后提出改正的方法,使孩子明白应该走的路和应该做的事。如果孩子付出了努力,尝试去改过,就算不能立即生效,做父母的也不必气馁,可以从旁鼓励,告诉孩子他的努力不会白费。
但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候和地点。随着长大,孩子越发注重自己的思想和自尊。所以,在大庭广众或当着亲友面批评孩子实在会让孩子太难为情了,不论出发点是如何良善,所指出的地方如何合理,在这种情形下孩子也难以接受。
2.批评朋友要点到为止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观念,对朋友赞美就好了,批评会伤害了感情。而实际上,当你觉得朋友做事不恰当的时候,对他的批评,好朋友是不会见怪的。至少他知道你是善意的。当然,对于朋友的批评还是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让人家愿意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和朋友的相处中做一个善于批评的角色。
批评要与赞美相结合。适度的批评之后,对于其优点别忘了加上几句称赞的话,才不会损坏彼此的情谊。“以理服人”是对的,但道理有时并不容易被直接接受,甚至会让对方产生反感,尽管在反感时他内心并不一定认为道理错了。
善于批评者还要争取让对方心服口服,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有时批评者往往认为自己是好心,但如果话中带有了威胁,效果就难以达到,甚至会给双方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如两个情侣发生了点摩擦,一方大叫“你这样谁还会愿意和你在一起”,对方马上回嘴“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你有什么了不起”,好心的批评也会起到逆反作用。
善于批评者会让对方感到仿佛不是在批评自己,倒像自己劝说自己,就容易被对方接受。善于批评者语言中应避开“你应该”、“你必须”之类的词,多用讨论的口气,避免对方的反感,在任何“强攻”都难奏效时,还不如暂停。
批评的目的是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光是理由充足不行,还要掌握对方的心理特点,对不同性格的人应使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
看到朋友有缺点不指正是不真诚,而批评别人不讲究方法就真会伤害感情了,只有讲究技巧地批评才称得上真正的好朋友。
3.批评下属要点到为止
上司对于下属的批评可能挫伤下属的自尊,但是若想保证工作质量,批评仍不可避免。有一种做法错误至极:问题初始时对他视若无睹,而待某日心血来潮才处处责难。这种首尾不一致的做法,很难令下属心悦诚服地改过。况且,此时也多半到了忍无可忍、不得不纠正的时候,说话时难免会像连珠炮似地繲嗦没完,似乎要将满腔郁积已久的数落之词一吐而尽。
因此,只要下属做出不当之行,就该刻不容缓地对他言明“此事不当,实不该为”,这才是对他亲切的表示。另外,机巧地对他适时提出警告,也是可行的方法。
有许多上级主管,常是基于“顺便代劳”的心态,代替下属做他所应当完成之事。此种体恤下属的作风,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长久如此,下属们不仅会失去原有的感戴之心,甚至会反过来支使你。他们常会如此说:“你啊!你是否要到办公室去呀?麻烦你顺便将我把这份文件带去好吗?真谢谢你了!”他甚至还会说道:“麻烦你要去总公司之前预先通知我一声,我想麻烦你带一件东西过去,不然,让我自己跑一趟,就得多费一道程序了!”
当然,这种观点或许于公司业务推展上无大谬误,却往往会造成不良风气。有鉴于此,主管不可使下属有怠惰心态,应当用一些话语婉拒下属所托,否则,尔后必接二连三地发生这种事情,给工作造成影响。
4.批评同事要点到为止
当同事或上司犯错时,我们一般不会去干涉。为什么呢?因为你可能曾经这样做过,结果则是你做了努力却引火烧身。接受帮助者可能变得非常生气,也可能通过揭你的伤疤来回应你。于是你宁可维护这种缓和气氛的关系,再也不提这种引起对方不快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