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别让压力压倒自己 > 第19个信念 打造健康的人生(第1页)

第19个信念 打造健康的人生(第1页)

健康是让人生的基石

追求健康也许是人类唯一没有时间与疆界藩篱的共同理想,对于为所欲为而又无往不胜的人类来说,唯一无法征服和打败的,大概也就是健康了。

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白丁,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从未有片刻的懈怠。这恐怕是古往今来芸芸众生的渴望和梦想,即使到了物质丰富、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的寿命已经不断延长,人们仍然在追求更长的寿命和更健康的身体。

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让人变得疲劳不堪,现代人不再有“锄禾日当午"的辛劳,却并不感到轻松,在没完没了的会议、处理不完的公案、应接不暇的应酬中,现代人拼命地从自己的身体矿藏中索取并透支资源,心理和生理的长期超负荷运行,导致了身体矿藏的可怕衰竭,以致于让衰老提前到来。

许多人刚刚步入中年,便出现了疲劳倦怠、腰酸腿痛、精力不济、反应迟钝等症状,有的甚至猝死。导致中年人体质下降、慢性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营养失衡、缺乏锻炼,疲劳不能及时缓解,于是积劳成疾,甚至有人英年早逝。而老年人也由于进入了衰老期,各种疾病接踵而至。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失眠、神经系统紊乱、肾功能衰竭等等。

身体并不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关注健康刻不容缓,补充生命原动力、延缓衰老迫在眉睫。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两个口号:给生命以时间,给时间以生命。前者指的是长寿,延缓衰老,而后者则指的是在延缓衰老的同时要追求生命质量,要活得更有意义。

列宁有句格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该重提这句格言了。目前,中风的发病已经趋于低龄化,“过劳死”病例也有增多的趋势。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准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可是疾病的威胁却加剧了呢?这与我们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必然的关系。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了健康就没有一切。一个再强大的人,疾病来临时,也会突然发现生命的脆弱。

健康是人存活的支柱。有人说,只有死过一次的人才知道,健康比什么都幸福。健康也是资本,纵观历史,许多豪杰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因丧失健康而自灭。越来越多的人想拥有越来越多的金钱,越来越多的金钱使越来越多的人过早地接近死亡。健康的身体不可能用物质去换取,也不能用金钱买到。要做到“临利害之际而不失常态”,就必须具备健康的思维,有自我调节的自觉性。

追求健康将会是未来社会的一大趋势,就像美国的趋势观察家所发现的,从前的美国梦是追求享乐富足,最新的美国梦则是一种追求健康的狂热。今日的美国梦不再只满足于更好的生活,而是更健康更长久的生活。

没有健康,一切追求都是泡影

据世界银行专家测算,过去40年,世界经济增长大约8%~10%可归因于健康人群。我国卫生经济专家的研究表明,目前全国劳动力人口每年累计患病天数为202亿天,人均年患病天数为28天,每年累计休工天数为47亿天,人均年休工6。5天。全国居民因疾病、伤残和早死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8%左右,疾病引起的医疗资源消耗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且均有增高趋势。

由于健康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制约作用,健康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越来越成为全人类追求的目标,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也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如何?若以传统的健康评价3项指标衡量,建国数十年来,我国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35岁增加到71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下降到56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下降到3。2%。总体健康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超过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我国居民平均健康寿命是多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公布的191个国家的排名榜,我国居民平均寿命是62。3岁,其中男性61。2岁,女性63。3岁,在世界上排名第81位。而在这一排名榜中,我们的邻国日本排名第一,平均健康寿命是74。5岁,其中男性71。9岁,女性77。2岁。

没有健康,人生的追求,无论是事业、财富还是爱情终将化为泡影。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称霸美国的石油行业,聚敛了无尽的财富,成为当时的首富。然而由于超常的工作量以及巨大财富带来的紧张与压力,使他在五十多岁时便衰弱成一个老翁,头发脱落,免疫系统失调,骨瘦如柴,身体全面崩溃,巨大的财富于他又何用?只有当他退出了与财富的战争,全身心地专注于自己的健康,清心养性,并投身于宗教信仰与人类的福利事业时,他才又一次赢得了生命,并得到九十多岁的高龄。石油大王的经历再一次向世人阐释了健康高于财富的真理。

很多人当风华正茂、体态匀称时,对吃什么,怎么吃不大讲究,全然不把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热量多少放在心上,似乎无论怎么吃,身体都能承受;性欲正常时,“性”致所至,纵欲无度,裙红酒绿,尽情欢乐,似乎那标志阳刚之气的雄风,与生俱来,不会枯竭;精力充沛时,不惜吃老本,拼体力,可以挤掉吃饭时间,可以克扣睡眠,夜以继日地透支健康,对健康的潜力开发甚至是掠夺性的,如此等等。健康像水土一样,就这样被流失了,直到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健康在他们看来,像廉价的消费品,被任意挥霍,直到捉襟见肘。

健全的体魄,乐观积极的心态,敏锐的反应是成就一切宏图伟业的基石,只有不断地投身于健康之旅,你的财富才会倍加,否则,一切将化为空中楼阁。

早在1953年,有远见的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唤起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珍爱,就提出了“健康就是金子”的响亮口号,旨在希望人们要像对待金子一样珍爱生命,并作为当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主题口号,可见用心之诚。

细想起来,健康比金子还要珍贵,因为健康很难再生或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再先进的高科技都无法使受损的机体恢复原来的状态,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金子却可以“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是不少人,包括高知阶层和白领,有一种十分有害的认识误区。认为青壮年正是精力充沛、大展宏图的好时期,应当把宝贵光阴都用在事业上,全然没有珍惜健康的观念。能吃能睡就是没病,有了症状坚持一下就顶过去了,结果病入膏肓时才如梦初醒,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誉满中外的科学家、事业鼎盛的企业家英年早逝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国家痛失英才,家庭支离破碎,不幸应了中岛宏博士的一句预警:“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连大学里的教授学者,商海中的经理、白领竟然都死于对健康的无知,对自己生命的无知,足见我国健康教育的严重滞后和紧迫性。

健康是生命的源泉。失去了健康,会生趣索然,效率锐减。能够有健全的体魄与饱满的精神,在这两者之间,又保持完善平衡,这是一种天大的福份。

健康的生命会大放异彩,而疾病与死亡却会使人生陷入可怕的阴霾。生活中我们常见有作为、有知识、有天才的青年男女,为不良的健康情况所牵绊,以至终身不能酬其壮志,不禁让人扼腕叹惜。而天下最大的失望也莫过于此:自己虽有凌云壮志却没有充分的力量去实现;自己虽有不息的斗志,却没有强健的体魄作为后盾,只能在病痛与死亡中忍受煎熬。

一些人之所以饱尝斗志未酬的痛苦,就是因为他们不良的健康状况使生命之泉干枯。一个专注于工作、应酬,不懂休息、娱乐的人往往会在耗尽精力之后,使事业早趋衰落,因为他缺乏各种不同的精神刺激和生命的养料。调整劳逸关系,无论对于劳心者还是劳力者,都是十分有益的。“单调”是生命的摧残者,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往往不会整日整夜地埋头蛮干,而是懂得劳逸结合。

一个生活丰富的人往往懂得健康之道,把维护健康看作是生命的崇高责任。试想,一个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人,又怎么会得到生命的报酬呢?只有充沛的生命力,才可以抵抗各种疾病,度过各种难关,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只工作不游戏,使得杰克成为一个笨孩子。”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人类有着强烈的游戏本能,游戏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它可以使人的身心趋于健全,提高工作效率。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将生命演绎得更辉煌。健康的身心是生命质量的可行保障,一个有一分天才的强壮者的成就,远远超过一个有十分天才的弱者。

健康是生活事业的支柱

我们长期在医务单位工作,接触过许多难以避免的疾病和死亡,但也有不少人的疾病和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他们是可以再多活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

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个案分析,发现人群中对待健康有三种态度:老年人重视和关心自己的健康;青年人很不重视自己的健康;中年人顾不上自身的健康;尤其是事业心特强的人,对自己的健康到了漠不关心的程度,往往依赖于医生、药物和保健品,根本顾不上自我保健。

为什么一个个、一批批的人匆匆而去?从医学和健康学的观点看,主要是不少人不会健康地生活,缺乏自我保健能力,没有把健康和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健康是个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制约,如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医疗保健因素等。因此,我们必须运用多学科手段,采用全方位、综合治理的方法,来关心自身和群众的健康,度过健康、长寿、幸福、愉快、富裕、有价值的人生。

健康是每个人最迫切的心理需要,是最珍贵的社会财富,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当代社会一个重大课题。但是,做到健康,尤其做到心理健康,善待只有一次的生命,把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完全做到的。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不一,态度不一,途径不一,造成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完美的人生来自三大支柱健康的身心、幸福的家庭、成功的事业,三者缺一不可,但健康是基础。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之所以能干一番事业而且长寿,健康是重要的保证。毛泽东同志年轻时立志改造中国、改造世界,他采用多种形式锻炼,如游泳、远足、冷水浴、风浴、雨浴、雪浴等,锻炼了顽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体魄,为迎接一生的战斗做好了准备。古代医学家、药王,又是养生学专家的孙思邈,70岁时写成《千金要方》,100岁时又写出了《千金翼方》,这些都是祖国医学宝库的珍宝,他活到了101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