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鲶鱼效应和鳗鱼效应 > 第二十章 历史鲶鱼型人才的悲喜剧(第3页)

第二十章 历史鲶鱼型人才的悲喜剧(第3页)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原六国诸侯也乘机起兵叛乱,其中最有声势的要属楚国的项梁。当项梁率军渡淮河时,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梁部下并没有名声。项梁战败,韩信隶属于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韩信于是去投奔汉王刘邦。因为过去并没有什么名声,韩信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被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对监斩官说:“汉王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呢?”监斩官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于是放了他,而且很热情地和韩信交谈,并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还是没有重用。

韩信多次跟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位奇才。到达南郑的时候,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已经有几十人之多了。韩信估计汉王终究不会重用自己,于是也逃走了。萧何一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就亲自来追赶他。汉王觉得萧何不去追其他逃跑的将领,单独只去追一个韩信,很是奇怪。萧何乘机向汉王郑重推荐了韩信说:“那些将领很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如果大王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大王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和大王共同计议大事的了。一切就看大王如何选择。”萧何说韩信应该当大将军,于是汉王决定拜韩信为大将军。

汉王认真听取了韩信对天下形势和敌我实力的分析,十分认同。他没有想到韩信能够将敌我状况分析得如此透彻和精辟,于是十分信服韩信,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

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不久,又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然后汉王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然而四月彭城一战,汉军大败,溃散而回。于是,韩信收集溃散的人马与汉王在荥阳会合,又一次打败了楚军。楚军始终不能西进。

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齐国和赵国背叛汉王跟楚国和解。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韩信用奇兵偷袭安邑,最后俘虏魏王豹,平定了魏地,改制为河东郡。汉王又派韩信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不久打垮了代国军队。

韩信又率领几十万人马攻击赵国。在井陉口发动奇兵,生擒了赵王歇。随后韩信派使者降服了燕国。然后韩信又挥军平定了齐国,并且派人向汉王上书,要求让自己代理为齐王。汉王于是派遣张良前去册封韩信为齐王,同时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但刘邦是不大高兴韩信称齐王的,但韩信势大,如果韩信倒向项羽,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个时候在前线汉王和项王军队对峙,韩信如果帮谁谁就能取胜。项羽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派人去规劝齐王韩信自立,但韩信拒绝了。在这个时候,齐国人蒯通来规劝韩信自立。韩信还是不忍心辜负刘邦。韩信说汉王对他很优厚,汉王的车子给他坐,汉王的衣裳给他穿,汉王的食物给他吃。坐别人车子的人,要分担别人的祸患;穿别人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别人的忧患;吃别人食物的人,要为别人的事业效死,他韩信不忍心背信弃义。蒯通说:“你自认为和汉王友好,想建立万世功业,这种想法是错的。……大夫文种、范蠡使濒临灭亡的越国保存下来,而且还辅佐勾践称霸诸侯。功成名就之后,文种被迫自杀,而范蠡不得不逃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还希望您深思熟虑地考虑。勇敢谋略使君主感到威胁的人,必然会有危险;而功勋卓著的人必然得不到赏赐。请让我说一说您的功绩:您横渡西河,俘虏赵王,生擒夏说,夺取井陉,杀死成安君,攻占了赵国,以声威镇服燕国,平定安抚齐国,向南摧毁楚国军队二十万,向东杀死楚将龙且,西面向汉王捷报,这可以说是功劳天下无二。而计谋出众,更是世上少有。……身处臣子地位却有着让国君感到威胁的震动,名望天下第一,我为您感到危险。”但韩信始终没有听从蒯通的话。

很快韩信便率领军队和刘邦会师,最后将项王的军队围困在垓下。项羽在乌江亭自杀后,刘邦统一了天下。但刘邦对韩信的猜忌也越来越严重。终于找到了借口将韩信贬为淮阴侯,不久吕后又乘刘邦出外平叛之机,派萧何诱杀了韩信,并诛灭了韩信三族。

韩信的功劳天下无双,刘邦自然忌惮。而且韩信在要求封为齐王,刘邦已经动了杀机。刘邦迟迟不动手在于项羽还没有消灭,韩信还手握重兵。等到项羽自杀后,刘邦就找了个借口夺取了韩信的兵权,然后又指使吕后诱杀了韩信。当“主子”对臣子已经不信任的时候,臣子无论如何卖力表现都很难再博得“主子”的信任。

韩信的悲剧在于过分地相信了刘邦,认为刘邦不会诛杀功臣,殊不知其巨大的功劳已经让刘邦感觉到没有什么可以封赏给他,只有赐他一死,刘邦才会心理平衡起来。而韩信这个人有些喜好虚名,从他后来赏赐那个曾经让他受到胯下之辱的人就可以看出来。韩信大概是不想后世评价他反叛汉王,但结果如何?整个家族都被诛杀,被天下人嘲笑。

点评:韩信是迂腐的,作为统军大将,他的功劳已经大到了皇帝都害怕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还誓死效忠,最后落得个被诬谋反的下场。鲶鱼型人才功劳已经大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要么就给自己准备退路,要么就取而代之,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

成为的媾和的筹码和牺牲品:岳飞

不要太相信你的管理者,如果牺牲了你可以获取组织的最大利益,很多管理者是会乐意将你交出去的。

岳飞,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杰出将领。他小的时候就十分勤奋好学,而且练就了一身好武艺。19岁那年岳飞投军抗辽,但不久因为父亲去世,退伍还乡守孝。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金的戎马生涯。临行前,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而这四个字成为了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因为作战勇敢,很快就升为秉义郎。这个时候宋朝都城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宗泽前去救援,大败金军,得到宗泽的赏识和信赖。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第二年,康王赵构登基,便是宋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结果被革职。于是岳飞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来又回到宗泽帐下。宗泽死后,他跟随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公元1129年,金国将领兀术率领金军再次南侵,杜充弃城南逃,岳飞只得跟随。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很快就渡过了长江天险,而且攻下了临安、越州、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但岳飞仍然率领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结果六战六捷。当金军进攻常州时,岳飞率部驰援,又是四战四胜。第二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结果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金军闻风丧胆。不久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一万多,建立起了一支纪律严明、骁勇善战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而后,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金兵被迫北撤。过了几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几万精兵,岳家军得到空前的扩充。

岳家军强大后,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不久,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拒绝。又过了两年,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并且向金称臣纳贡。这让岳飞不胜愤懑,于是上表要求去职还乡,以示抗议。第二年,金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高宗胆怯,命令岳飞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而且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乘胜进占朱仙镇,距离开封只有四十五里。金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十分沮丧,于是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不敢轻易出战。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还联络河北义军,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但高宗和秦桧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心中十分悲愤,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然后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到临安后,立即被解除了兵权,任枢密副使。不久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须先杀岳飞,秦桧于是诬陷岳飞谋反,将其下狱。不久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死在临安风波亭,这一年岳飞才三十九岁。岳飞的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时被害。到宋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岳家军得到很高的民望。岳飞亲自参与指挥了一百多次战斗,几乎没有失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被杀的主谋与其说是秦桧,倒不如说是宋高宗本人。宋高宗一来对金军十分畏惧;二来也害怕岳飞坐大,将来很难控制;三来害怕岳飞真的迎接被囚禁的两位皇帝,自己的帝位将不保。于是他必须杀了岳飞,这是出于稳固他政治的考虑。

对于岳飞来说,既然宋高宗早就发出了求和的信号,他就应该明白宋高宗是不可能支持他北伐的。但出于武将为国为民,一雪前耻的考虑,岳飞还是坚持北伐。但最后还是功亏一篑。

倘若当时的岳飞坚持“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坚持北伐,直捣黄龙,或许事情会另有一番转机。但此时的岳飞为忠君思想所束缚,还是决定班师回朝,结果留下了千古遗憾。如果在高宗第一次和金国媾和的时候,就功成身退,岳飞或许能够保住性命,也不用到最后屈死在风波亭。

岳飞之所以非死不可,就在于他的功劳太大了,而且他的想法出于为国,而不是为宋高宗的帝位。宋高宗自然不能容他。作为将领功劳太大,必然树大招风,容易招来非议和谗言。最好的保全之策在于低调,在于退身自保,如果不想低调和退身自保的话,那就反叛,另立其他人为主。历史上很多权臣到最后都不得不反叛,有一部分人也是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因为他们功劳太大,导致臣民只知道有他,而不知道有君王。君王自然对此十分不满,进而想尽办法来诛杀权臣。

点评:每个人的利益是不同的,从根本上讲,鲶鱼型人才和他的管理者的利益也是不同的,甚至很多时候都是相冲突的。千万不要相信自己在一心为组织作贡献,管理者会看见会感动。如果牺牲了鲶鱼型人才能够求得组织的最大利益,很多管理者都愿意这么去做。

和皇帝约为兄弟:徐达

鲶鱼型人才往往会和他的管理者约为兄弟,以示肝胆相照,不离不弃。然而这种关系对于鲶鱼型人才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濠州钟离人。出身贫寒,但是有大志。公元1353年,徐达跟随郭子兴参加起义,隶属于朱元璋。不久徐达便取滁州、和州等地,智勇兼备,战功卓著。后来随朱元璋渡长江,攻克采石,拿下太平。第二年,协助朱元璋攻克集庆,然后奉命以大将军领兵攻克镇江,被任命为统军元帅。过了几年,徐达率军攻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阴等地,阻止张士诚军西进。然后留守应天,升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此后几年间,徐达指挥军队攻打陈友谅和张士诚,平定了长江流域。

然后徐达奉命以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率师25万,北伐元军,连战连胜,迫使元济南守将朵儿只降,占领山东全境。公元1368年,进军河南,以计收降元将左君弼、竹昌,夺取汴梁。不久又在塔儿湾大败元兵5万,迫使元梁王阿鲁温投降,平定河南。然后分兵攻克潼关,西取华州。同时向朱元璋建议乘势直捣元都。很快移师北上,连克卫辉、磁州。会诸军于临清,沿运河北进,大败元军于河西务,进而攻破通州,迫使元顺帝向北逃跑。八月徐达督军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同时乘胜攻克真定、怀庆等地。然后又相继平定山西和陕西,因功授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第二年徐达镇守北平,操练军马,总领北方军事。徐达还率领军队继续进攻北元政权,巩固了北方边防。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徐达治军纪律严明,统帅大军转战南北,屡立战功。但是他功高不骄,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朱元璋在未坐得江山前,和很多人约为兄弟,约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用这种方法,朱元璋笼络了很多人,尤其是明朝的开国元勋。这些领兵作战的将领自然想到朱元璋和他们的结义之情,不会轻易背叛朱元璋。他们甚至幻想到朱元璋会像刘备对待两位结义兄弟一样。然而他们的想法错了,朱元璋坐稳了江山以后开始大肆捕杀功臣,以前和他约为兄弟的将领一一被以各种罪名捕杀。而且朱元璋还秘密实行了“炮打功臣楼”的行动。徐达是朱元璋最要好的异姓兄弟,但是徐达也没有惨遭朱元璋的毒手。

由于徐达忠心耿耿,朱元璋一直找不到处置徐达的证据,同时也因为朱元璋害怕过多地杀害功臣会导致国家动乱,于是对徐达迟迟没有动手。但是不久得知原来徐达身上长了一颗“痔”,生这种痔的人不能吃鹅肉,所以徐达一辈子都没吃过鹅肉。朱元璋于是想到了一个绝好的办法,他下昭赐予朱元璋一只蒸鹅,而且名目说得冠冕堂皇,说什么由于徐达劳苦功高,而且一辈子都没有吃过鹅,所以特意赐他一只蒸鹅吃。徐达怎么也没有想到朱元璋会如此卑鄙,但是这只蒸鹅又不得不吃。徐达含泪将这只蒸鹅吃下,不久就临终了。临终前徐达对朱元璋有个请求:让他的子孙永远离开南京,永远不要踏入这个是非之地。朱元璋正求之不得,于是答应了徐达的请求。

朱元璋为什么要诛杀徐达?原因不外有三点:

首先,朱元璋本身出身低微,而且作战能力并不强。他之所以能够得天下主要是因为有徐达等异姓兄弟和一帮智谋之士的帮助。他要维护自己高高在上的皇权,要迷信民众,要将自己的权力神化。而这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和谋臣是最清楚朱元璋是什么人的,所以朱元璋必须将这些人杀掉,以确定其高高在上的皇权。

其次,朱元璋感觉到太子比较仁慈,怕自己去世以后,太子控制不住局面,而众多将领拥兵自重,政权易手。所以朱元璋要将功臣杀掉,为太子以后执掌国家政权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朱元璋杀人过多,即使有抱怨,有坏的名声,他也无所谓,因为他能够控制住局面,而太子以后很难控制住局面。同时,他嗜杀可以衬托出太子的仁慈,只要太子以后停止杀戮,太子便是个英明的君主,自然能够得到拥护。但是很遗憾,太子过早去世,朱元璋所有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长孙身上。

最后,徐达功劳过高,而且享有很高的威望。朱元璋既然开了杀戒,就自然要斩草除根,否则那些被杀将领的子嗣会来要求徐达主持公道,这个时候的徐达即使再忠心耿耿,也很难保证会对朱元璋仍然死心塌地,毕竟有众多兄弟的死摆在面前。朱元璋好不容易统一了江山,自然希望能够江山稳固,千秋万代。他如果不杀徐达就有徐达反叛的风险,与其承担这个风险,让自己寝食难安,倒不如杀了徐达,让自己高枕无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