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战争迷雾亮度调多少合适 > 第一章 古代战争秘闻异事(第2页)

第一章 古代战争秘闻异事(第2页)

3。斯巴达克为何率兵南下

斯巴达克

克拉苏(MarcusLiciniusCrassusDives,公元前115年~前53年),古罗马军事家、政治家

公元前73年夏,在罗马中部卡普亚城的一所角斗士培训学校里,发生了一次暴动。被迫充当角斗士的奴隶们手拿菜刀、肉叉和各种带有尖刺的木棒,杀死卫兵,冲出了戒备森严的角斗士学校。组织这次暴动的领袖就是古罗马历史上极其著名的英雄斯巴达克。

斯巴达克(?~公元前71年)出生于意大利的本色雷斯,从小身为奴隶,在一次与罗马军队的作战中,他不幸被俘,被卖到了加普亚角斗士学校,在那里学习角斗竞技。

在古代罗马,上流社会盛行观看残酷的角斗士竞技赛。角斗士们在竞技中像牛一样地展开角斗,一方不慎就将惨死在角斗场上,而奴隶主和贵族则从这种惊心动魄的血腥厮杀中寻欢取乐。

角斗士们一般都是奴隶,多为色雷斯人、高卢人和日耳曼人,也有非洲人和其他地方来的战俘。在角斗士学校里,斯巴达克和他的伙伴们过着或与野兽相拼,或者自相残杀的生活。终于,斯巴达克和其他角斗奴隶们不愿屈服于任人宰割的命运,决定以暴动方式赢得自由。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率领70余名奴隶逃出了角斗士学校,他们来到维苏威火山,扯起了起义的大旗。当年,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灾荒,破产的农民不计其数,怨声载道。所以消息传开后,附近地区的奴隶和农民都纷纷来投奔他。起义队伍一下子就发展到了1万多人,斯巴达克被推举为领袖。

由于斯巴达克的军队渐渐形成了燎原之势,罗马统治者们慌了手脚,急忙派克劳狄率3000人的强大军团包围起义军所在的维苏威火山,并封锁了下山的唯一一条路,企图逼死起义军。但具有非凡指挥才能的斯巴达克打败了罗马军队,并很快占领了亚平亨半岛南部的广大地区,随后又打败了另外两个前来镇压的军团。而这时,他的起义队伍也迅速扩展到了12万人。

斯巴达克曾拟订了一个北上计划:“全军向阿尔卑斯山前进,越过高山,北上出境,返回故土。”不过副将克里克苏对斯巴达克提出的这个计划坚决反对。

随后,副将克里克苏率领两万人愤然出走,结果被罗马军队消灭。斯巴达克则率军继续北上,而且挫败了元老院所派遣的妄图前后夹击的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的队伍。起义军一路高奏凯歌地攻打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穆提那城,准备翻过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势力尚未到达的高卢地区。被起义的巨大规模所震惊的罗马元老院如坐针毡,马上任命克拉苏为独裁官,让他倾尽全力镇压斯巴达克起义军。这时本应继续北上的斯巴达克却突然改变了主意,放弃北上计划,率领全军调头南下。进抵意大利半岛南端,计划借助海盗船只渡海到西西里,但海盗不守信用,没有提供船只,斯巴达克自造木筏渡过海峡的计划也未能实现。

公元前71年,奉命的克拉苏带领八个军团前往镇压奴隶起义。他采用古老的“十抽一杀律”——凡战败或临阵脱逃者,十人当中抽签选出一人处死。如此严明的军纪使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克拉苏为了就地解决没有成功渡海的斯巴达克军队,命令罗马官兵在起义军兵营后方构筑了一道工事,挖了一条两端通海的长约55公里、宽和深均为4。5米的大壕沟。这样是为了彻底切断起义军撤回意大利的后路。但是,起义军用土和树木填平了壕沟,奇迹般地突破了敌人的封锁,但与此同时,斯巴达克的军队也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二,最终还是陷入了困境。

罗马元老院又在此时命令从西班牙回来的庞培远征军,会同克拉苏从东、北、南三面包围起义军。公元前71年初秋的一天,斯巴达克与敌军展开了最后的一场生死决战。六万多的起义奴隶在战场上流下了最后一滴血,斯巴达克最后全身被刺十几处,壮烈牺牲了。6000多名被俘虏的奴隶全部被嗜血成性的克拉苏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大道两边的十字架上。但斯巴达克剩下的部下仍然继续斗争了十几年。为了彻底镇压这次起义,罗马奴隶主不得不为此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罗马的奴隶主统治。列宁都曾经评价这次起义:“斯巴达克是大约2000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

虽然这次起义已经过去2000多年了,但人们对于其中的有些问题仍然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斯巴达克曾一度制订北上出境计划,但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却突然放弃原来的计划,命令全军掉头南下。他放弃北上计划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换个角

度想,如果斯巴达克率军最终离开“北上”还是“南下”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严重的分歧。而这与起义军来源有很大的关系:斯巴达克和他的部下都是来自色雷斯的角斗士,属于罗马城外的自由人,他们一直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返回自己的故土色雷斯。而另外一些起义军过去是罗马破产农民,不愿意离开罗马。还有学者认为,斯巴达克计划的改变是因为客观形势的变化。起义之初,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斯巴达克认为自己的军队很难与兵强马壮的罗马军相抗衡,不宜久留罗马,所以他拟订北上计划。意图在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北部地区先发展自己,争取早日能够翻越阿尔卑斯山返回故土。但北上途中的节节胜利,尤其是起义军将罗马执政官克劳狄乌斯、名将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的围追堵截接连挫败之后,使起义军的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认为自己的军队已经有实力与罗马军队放手一搏,可以直接进攻罗马城。而此时,斯巴达克对这种局面已经有些失控了,他只能顺从民意了。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斯巴达克改变北上的计划是基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恶劣自然条件。有学者提出,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的山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山上的气候变幻莫测。12万起义军将士到达阿尔卑斯山脚下时,身上都只有单衣蔽身,根本无法抵御山上的严寒,再加上起义军到后期有些给养不足,这使翻越阿尔卑斯山的难度相当大。无奈之下,斯巴达克只好取消了北上计划,从而以保全大部分军队。

还有一种看法,斯巴达克改变北上计划是因为缺乏意大利北部农民的支持。

虽然意大利北部的农民在感情上对起义军抱有很大的同情心,但由于他们一直生活较为安定,奴隶制发展比较缓慢,小农经济始终占主要位置,这使他们不愿冒险去支持起义军。没有北方农民物质上的供给,起义军也是很难再向前进军的。

有些人还认为,斯巴达克的这一决定并不单是某一个原因所造成的。在当时社会斗争变幻无常的情况下,也许有很多我们所无法预料到的问题与矛盾,斯巴达克或许是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才做出的这个决定。

看来,是何种原因促使斯巴达克做出这一决定,只有靠我们的历史研究学者对史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发现了。

4。伯罗奔尼撒战争之谜

伯罗奔尼撒战争形势图

斯巴達重步兵的雕像

伯罗奔尼撒战争遗址

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前,古希腊两个城邦同盟——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为争夺希腊霸权而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底比斯,首先袭击了雅典盟邦普拉提亚,随后斯巴达军队侵入阿提卡半岛,伯罗奔尼撒战争全面爆发。

斯巴达在陆军上占有优势,而雅典则称雄于海上,因此斯巴达力图从陆路攻占阿提卡,进而包围雅典。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则希望用海军袭击伯罗奔尼撒沿海地区,逼斯巴达求和。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公元前430年,雅典城中突然爆发了鼠疫,许多人发烧、呕吐、腹泻、抽筋、身上长满脓疮、皮肤严重溃烂。患病的人接二连三地死去,伯里克利和他的两个儿子也先后死于这场瘟疫。没过几日,雅典城中便随处可见来不及掩埋的尸首。战争的破坏和苦难,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公元前427年前后,发生了米蒂利尼等盟邦的反雅典起义。城邦内部也发生了党争,雅典以克里昂为首的主战派和以尼西亚斯为首的主和派发生了激烈争斗。

公元前425年,雅典海军占领了美塞尼亚西岸的皮洛斯及其附近的斯法克蒂里亚小岛。公元前422年,双方在安菲波利斯激战,双方主将克里昂与伯拉西达均战死,最后以雅典战败告终。

经过10年的战争,双方都已疲惫不堪,无力再战。于是,在公元前421年签订了“尼西亚和约”,宣布双方停战,一切都恢复到战前状态。

然而,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公元前415年5月,雅典的一位将军亚西比得提出新的作战计划。他极力鼓吹远征西西里岛,攻占支持斯巴达的斜拉古城。大部分雅典人接受了这个主张,建立了拥有100艘三层舰船的庞大舰队,亚西比得被任命为指挥远征的将军。

在出征的前一天,雅典城内的海尔梅斯神像突然无缘无故地碎裂了。这似乎是一个不祥的预兆。一些反对远征的人以此为由延缓出征,但希望以远征改变战争僵局的雅典人民不同意。可是,在亚西比得离开雅典后不久,反对远征的贵族操纵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要召回他进行审判。

亚西比得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愤怒,于是他选择背叛雅典,逃往斯巴达,并向斯巴达献计献策。斯巴达人采取了他的计策,封锁了雅典城,而远征西西里岛的雅典军队也战败了。正是西西里远征的惨败,决定了雅典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败局。

西西里之战后,雅典渐失海上优势,其盟邦相继叛离。国内还发生了推翻民主政体的政变,建立起了贵族寡头统治。不过很快雅典就恢复了民主政体,力量有所回升。公元前411年——公元前412年,雅典海军接连在阿拜多斯和基齐库斯打败斯巴达海军,并在公元前408年收复了拜占庭,重开黑海航道。斯巴达则得到波斯援助,增建舰队。公元前405年,斯巴达海军在赫勒斯滂海峡终于全歼所率雅典海军,斯巴达大将来山德挥兵从海陆两面包围雅典城。在饥饿和绝望中的雅典,被迫于次年宣告投降,被迫接受屈辱的和约:解散提洛同盟,参加伯罗奔尼撒同盟,拆毁长墙工事,只保留12艘警戒船。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了,斯巴达取得了希腊霸权。

虽然伯罗奔尼撒战争已过去近2400多年,但专家学者们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和评价分歧仍然很大。尤其是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问题,有多种分析。有的人认为是社会的原因,有的人认为是经济的原因,也有的人认为是政治原因。还有人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一样起因于女人:有几个年轻人喝醉酒,抢了个麦加拉人西买塔的女人。麦加拉人得知消息后,气愤不已,就去抢了阿斯帕西亚的两个女人作为报复,于是,为了这三个女人,全希腊打了起来。这个说法似乎最不可信。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斯巴达在崛起过程中,与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城邦结成伯罗奔尼撒同盟。而雅典势力的扩张,引起了斯巴达人的恐惧,斯巴达的同盟者科林斯与雅典的矛盾,在导致战争爆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界也曾普遍认为,战争主要源于科林斯与雅典的商业竞争,源于科林斯惧怕雅典向西方进行商业扩张。也有学者指出:考察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不能忽视对斯巴达和雅典政治体制的剖析。因为“民主”的雅典与“专制”的斯巴达,在政治理念和体制上都是不能相容、不可调和的。

有人从战争的直接起因分析,认为,雅典人比斯巴达人更不想要战争,这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即和平地通过同盟的方式来更好地追求自己国家的利益。但从长远和深层的观点来观察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就会发现雅典人可能要负有更多的责任。战前数十年,雅典人一直在取一种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而斯巴达人是处于守势。伯罗奔尼撤战争前,希腊各城邦间的战争确实是规模相当小。

而波斯的威胁还保持了希腊人的某种团结,雅典人的帝国主义和扩张倾向渐渐把希腊城邦引向了一场大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