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上下五千年故事免费 > 第四章 把自己作为终生对手(第3页)

第四章 把自己作为终生对手(第3页)

有一天,范文子下朝回来迟了,他父亲问他为什么回来这么晚,他有点得意地答道:“秦国客人出了几道怪题想为难大臣们,大家果真被难住了,只有我答上了三道。”

范武子一听,顿时沉下脸来,生气地教训他说:“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那些大臣并不是真的答不上来,他们是要让长者回答。你居然如此无礼,三次抢先发言,一点都不知道谦让!”话音没落,就举起拐杖打将起来。

此后,范文子牢记父亲的教诲,凡事谦让为先,更加受人敬重。

滴水感悟

表现自己时,也要让别人有表现机会,这样才有一个好人缘。

陈显达辞官

南朝萧齐时的陈显达,智谋超群,深受皇帝信任,被封以高官,赐以厚禄。但他总是一副谦恭的样子,常说自己人轻位重,当之有愧。所以每次升职,他总是面有愧色。他在皇帝面前也总是小心翼翼,显得心有不安的样子,十分谦虚。

平时他的一言一行都很谨慎小心,出门也总是坐破旧的车,随从只有十几个,个个都是瘦弱的模样。

有一次,齐明帝让他陪酒。酒后,他对皇帝说:“老臣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而且承蒙陛下错爱,也享受了一生的富贵荣华,现在只等安度晚年,命归西天了。我不应该再以年老之身占据朝廷高位,请陛下恩准我告老还乡,安享余年。”

齐明帝大惊失色,说:“您大概喝醉了吧!”

齐明帝没有准许陈显达的辞职,反而更加重用他。

滴水感悟

陈显达自请告老还乡,反而更受皇帝器重,可见,谦退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有利于自己的明智之举。

“家传宝箭”

战国时,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擂响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暗暗猜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加上强烈欲望的驱使,他违背父亲的叮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他惊呆了!原来,箭囊里装着一支折断的箭。

我一直挎着一支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在下一次战斗中,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滴水感悟

把胜败寄托在一支“宝箭”上,多么愚蠢!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就要不断磨砺它。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了强者。

有价值的人善于沉默

古时候,有个小国派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小国使者同时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答案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题目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滴水感悟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也不是对别人的话置若罔闻的人。善于倾听又能保持沉默、保守秘密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

骄傲的猴子

吴王渡江,来到了一座山上。山上有很多猴子,那些猴子见到生人来了,纷纷躲到深山里去,只有一只猴子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不怕生人。

吴王见了,便张弓射去。那猴子很灵巧,一闪就躲开了。吴王连射几箭都奈何不了它。吴王大怒,叫左右一齐放射,转眼之间,那猴子就给射死了。

这时,吴王转过身来,对一旁的颜不疑说:“这只猴子自恃技艺高强,以为凭此可以不畏弓箭,却因此而丧命。要记住呀,以后千万别再以骄傲的脸色待人,否则难免和这只猴子一样落得悲惨的命运!”

颜不疑平时有点骄傲自负,看不起别人。他听了吴王的话,铭记在心,从此以后再也不以傲慢的脸色待人,并舍去安乐的生活,辞去高官厚禄。经过三年进修,全国人都称颂颜不疑的贤德。

滴水感悟

摩尔曾说:“向上级谦恭,是本分;向平辈谦虚,是和善;向下级谦逊,是高贵;向所有的人谦恭,是安全。”故事中这只猴子居然藐视手持弓箭的人,真是太狂妄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