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上下五千年故事免费 > 第四章 把自己作为终生对手(第2页)

第四章 把自己作为终生对手(第2页)

公子围原本是个善于玩弄权术的人,篡夺王位后,更是为所欲为,任意迫害他看不上眼的人。

灵王篡位不久,就出兵攻打齐国,将齐国的一个大夫全族处死。接着又突然袭击弱小的赖国,从而引起各诸侯国的强烈不满。为了供自己享乐,灵王不惜耗费大量钱财,征用无数民工,建造了一座豪华的章华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宗室大臣白公子张对此非常忧虑。为了楚国的前途,他明知灵王不愿听逆耳之言,也要寻找一切机会向他进谏,劝他节制淫乐、爱惜民力、以德待人。

灵王开始还能让子张把进谏的话讲完,但次数多了,越来越感到讨厌。一天他问一位大臣:“子张最近老是在我面前唠叨,要我注意这,当心那,你看用什么办法叫他不再开口?”

那大臣回答灵王说:“以后子张再唠叨,大王可以对他说,我常和鬼神打交道,听到各种各样的劝谏,不想再听其他话了。”

不久,子张又向灵王进谏,灵王就用那大臣教给他的话回答。子张听了,愤慨地说:“殷朝的武丁是位贤明的君主,还到处求贤。大王的德行比不上武丁,如此讨厌别人规劝。做大王的臣子太难了!”

灵王听了这话,不便指责子张,勉强说:“好,那你就继续说吧。我虽然不能采纳你这些规劝的话,但还是愿意把它放在耳朵里的!”

子张无可奈何,苦笑一声,说:“臣是为了大王采纳才进谏的。您不以为意的话,巴浦产的犀角和象牙多得很,大王尽可以用来做滇塞耳,又何必把规劝的话当作滇来塞耳呢?”

由于楚灵王不听劝告,胡作非为,不久后,就死于国乱。

滴水感悟

人需要听从别人的正确意见以规正自己的行为。听不进正确意见,往错误的轨道上滑行,结果是很危险的呀!

冷静也是一种智慧

从前有一个又穷又愚的人,一夜暴富。但有了钱后,他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钱。他向一位和尚诉苦,这位和尚开导他说:“你一向贫穷,没有智能,现在有了钱,不算贫穷了,可是依然没有智能。劝你进城去,那里有大智能的人不少,你出百两银子,他会教给你真正的智慧。”

那人就进了城,逢人便问哪里有智慧可买。有人告诉他城里有一位智者。这人便找到这位智者,要求买智慧。智者告诉他:“你倘若遇到疑难的事,且不要急着处理,可先朝前走七步,然后再后退七步,这样进退三次,智慧便来了。”

“智慧就这么简单吗?”这人听了将信将疑。

当天夜里,这人回家后,推门进屋,昏暗中发现妻子居然与人同眠,顿时怒起,拔出刀来就要砍下。

这是,他忽然想起白天买的智慧,心想:“何不试试?”

于是,他前进七步,后退七步,又前进七步。这时,他已冷静下来,想到要看看跟妻子同眠的是谁。他点亮了灯,定睛一看,竟然发现那与妻子同眠者原来是自己的母亲。

滴水感悟

冷静也是一种智慧。制怒需要冷静,思考需要冷静,大凡头脑发热,就容易失去理智,意气用事。有时动火发怒,任由性情,会将人生置于不可追悔的地步。

寻找梦中仇人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武士名叫宾卑聚。他从小习武,为人勇敢,但是喜欢炫耀自己的勇武,而且虚荣心也很强,整天打扮成侠客的模样,佩带一口宝剑,在大街上逛来逛去,耀武扬威,人们都躲着他。

人们躲着他,并不是因为怕他,而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的毛病,又没有什么利害冲突,谁也不愿意招惹他。所以一直到他60岁时,也没有遇到过向他挑衅的人。

有一天夜里,他回想起几十年来的往事,因没有遇到一个主动向自己挑衅的人而感到遗憾。想着想着,他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在睡梦里,他看见一个膀大腰圆的壮士迈着大步向他走来,厉声呵斥他,还往他脸上吐唾沫。宾卑聚被这个噩梦惊醒,发现自己原来是在做梦。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事儿若是换了别人也就不在意了,可是宾卑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挫伤,因此感到很不痛快,后半夜也没有睡着。

天亮以后,他找来朋友,对他们说:“你们都知道我的为人。我在年轻时就学习武艺,崇尚勇敢。现在60岁了,还没有遇到过任何主动挑衅的人,更没有受到过任何屈辱。昨夜在梦里我不但遇到了挑衅,还遭到侮辱。我发誓去寻找梦中那个模样的仇人,三天之内,如果找到他就羞辱他一番,报梦中的仇怨;如果找不到他,我也没脸再活下去了!”

朋友们也都答应与他一道去寻找。他们每天从早到晚在十字路口,寻找梦中仇人。路口过往行人很多,宾卑聚一一仔细辨认,却没有找到那个梦中仇人。三天过去了,梦中的仇人没有找到,朋友们也都累了,各自回家休息去了,宾卑聚回到家以后就自杀了。

滴水感悟

宾卑聚就连梦中不存在的仇人都不肯放过,多么偏狭啊!容不得一点羞辱,其实不是勇敢,只能证明内心的脆弱。

李世民的自知之明

有一次,唐太宗同大臣们议论弓箭。他说,他自幼喜欢弓箭,曾得到十张良弓,自以为再好不过了。可是给造弓的工匠一看,回答却是“皆非良材”。询问其故,工匠说:“木心不直,纹理偏邪,发出去的箭就不走直道。”

李世民十分感慨,说:“我以弓箭定四方,对弓箭的认识还很有限,何况天下事务众,哪能全部清楚呢?”因此,唐太宗号召群臣多提建议,多反映情况,以纠正自己的偏差。

滴水感悟

纳博科夫说:“我自知自己并非什么都通晓,故我应该谦虚。这一点足以令我感到自豪。”一个人要首先要克服自以为是的想法,然后才能增进智慧,办事情。

别急于表现自己

春秋时代,晋国有个正卿,叫范武子,虽然功在社稷,权倾朝野,可是从不居功自傲,待人谦恭有礼,晋国上下无不爱戴。其他的儿子范文子在他的教育下,更加有功不居,谦逊让人。

范武子退休,范文子代父为卿,报效晋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