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留点烤红薯!”林老先生的声音从外头传了进来,“大门口就闻到了!我拿鲍鱼换!”
。
林老先生最后吃了三个芝士焗红薯,也不食言,一箱鲍鱼就着冰块塞进车尾,让司机把汤芫送回家。
午后的阳光偏淡了点,像是牛奶刚加进红薯泥的时候,橘红色被融成淡橘色,多出几份柔软的温馨来。
汤芫打开车窗,路过小菜市场的时候看到好几个小摊摆着芋头,芋头一端还带着泥巴,像个一惊一乍的大惊叹号。
阳光把生芋香夹着泥土味烘起,随着风吹到汤芫鼻尖,她深深地吸一口气——这种干燥的泥土味和芋香总能让她感觉平静。
摊子旁边的客人笑着挑芋,她这才想起,下星期就要立秋了——陵镇一带人家在立秋那天吃芋,这个传统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就有,到了那天,家家户户都飘着芋香,那感觉就像过年香烛和鞭炮的味道一样,都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家的味道。
回到家的时候她妈妈不家,一打开门角落就传来一阵“呜哇啊噫噫噫啊啊”的声音,厨房门带上了。
里面有水声,汤芫了声:“丫丫?”
丫丫在里面应:“芫子姐,是我,我很快就洗好了!”
汤芫把装着鲍鱼的箱子放在水龙头边,朝里面说:“不急,你慢慢洗。”
汤芫叉着腰在原地喘一气,装着鲍鱼的箱子散发着海水咸腥的味道,混着角落那傻疯子身上那股霉味儿,这味道有点难以言喻的酸爽。
她也不太在意,洗手之后擦着手,顺便环顾自家这个才十来方的长方形小院子——
她身后是个漆成蓝绿色木门,还不是一整块板,而是上下两个方块被四根木边围起来,中间一横木边把俩方块连接起来。锁在左边,漆成黑色的挂锁挂在门别子上。
这门饱经风霜了二十来沉默了见证着正对着它的学校门从新变旧,又换了样子,还有侧边那乒乓球台从灰黑色的水泥板,到缺了一角的水泥板。
人事几番变迁,它依然兢兢业业地为她家服务到底,油漆的颜色脱了不少,露出原来的木色来,显得特别有故事。
她右手边就是墙,墙边爬了些青苔,这跟装了个水龙头和墙根那条小渠有关,她跟妈妈都在这儿刷牙洗脸洗衣服,水就顺着小渠流出外边的大暗渠里排出去。
地面是水泥地,正前后还有一窗户,那是六婶家的窗户。
窗户左边,也是她的左边有个凹进去的小空间,放着一长方形的鸡笼,以前家里总养着几只鸡,后来就不养了,那笼子放着些杂物——锤子自行车胎碎木条啥的。
离她近点儿的左边墙上挂着几把伞,靠墙放着一张圆形的折叠桌,桌边是六七把折叠椅。
那傻疯子窝着的左边墙角原来空着,后来就用来放开摊要用的煤炉和锅,三轮车在门外边,拿根大铁链缠在门左边那根小孩合抱粗的老柏树上锁着。
汤芫试探着对着傻疯子说话:“叔叔,我没有恶意,这里是我家,你就先安心在这儿住着。”
那疯子察觉到汤芫朝他走近,嘴里发出一串含糊的发单,汤芫不是很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丫丫这时打开了厨房门,穿着汤芫小学时候的一件印着兔子图案的白色短袖衫,配着灯笼形的深蓝色短裤,头发在脑后扎成一个翘马尾,眉清目秀的,看着十分清爽。
汤芫觉得眼前一亮,忍不住赞:“丫丫好可爱!”
丫丫还不习惯自己这样子,顿时红了脸:“谢谢芫子姐,芫子姐的衣服好漂亮。”
“芫子姐的衣服都没地儿放了,全给你哈。”汤芫笑着朝丫丫招手,“别杵门边了,来给你看看这是什么。”
丫丫这才放开巴着厨房门框的手,走到那泡沫箱子边。
汤芫几下就把箱子上的透明胶撕了,一打开扑面而来就是一阵海鲜味儿。
里面基本都是冰块,上面铺着十来个鲍鱼——
厚重的石灰质贝壳包裹着柔软的鱼肉,它的贝壳是一个右旋的螺形贝壳,汤芫拿起一只鲍鱼,这鱿鱼的壳质地坚硬,壳形右旋。
阳光下,壳的内侧紫、绿、白等色交相辉映,看起来特别珠光宝气。
汤芫刚想问问丫丫她爸的情况,眼睛突然花了一下,“菜谱”跳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