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侍者道:“我们去那波罗奢森林附近,遍告那里的村民说:‘东土高僧西来求法,不幸在附近林中遭盗贼洗劫,衣物尽失,这正是大家播种福田的大好机会,千万不可错过。’村民们奔走相告,有些家里有做盗贼的,便叫他们前来请罪,退还财物。”
玄奘想到自己落入强盗手中,险些丧命,而这两位老人却轻而易举地降伏了众盗,心中不禁又是敬佩又是惭愧。
这时,一个头目模样的盗贼上前跪下道:“我们不识真佛,误抢了远道而来的求法高僧,心中十分惶恐不安。现在,我们来向法师陪罪,从法师那里劫来的东西都在这里,弟兄们又献上粗棉布一匹,为法师压惊,请查验。”
后面的盗贼们抬过来几只箱子,打开,里面果然是那些商人的货物,还有玄奘和般若羯罗的盘缠和僧衣,以及一匹本色的粗棉布。
玄奘叹道:“谢谢你们。诸位檀越都是有善根之人,应该知道,盗抢他人的财物是一种罪恶,若是为财而杀人,其罪更是无量无边。须知这世间,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何苦枉造恶业?”
“因缘果报什么的,我们不懂,”另一个盗贼小声说道,“只知道抢来的金银财帛是实实在在的。”
玄奘一愣:“既然如此,你们又为什么要来请罪呢?”
“因为法师不是一般人,”盗贼头目叩首道,“这两位长者说,法师是有神明庇佑的,说不定本身就是神,难怪可以逃脱。我们若是不来请罪,必然遭到神明的惩罚。”
“嗯,村民们也都是这么说的。”其余强盗附和道。
原来还是一种威胁啊,玄奘心中隐隐感觉到一种失望和无奈。
他缓缓说道:“众生皆是佛。其实你们抢劫别人,与抢劫玄奘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世上的人们总是喜欢信任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手中握住的,就像你们抢夺的这些金银财物。只有这样,你们才会觉得安心是吗?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们劫掠了那么多人,还是这般贫穷,衣不蔽体呢?”
“这个……”强盗们相互看看,“可能是我们抢过了就花,不知道节俭吧?”
“要不,就是我们不小心抢了沙门,神明在惩罚我们……”
玄奘摇了摇头:“没有人会靠劫掠而富裕,这是因果规律,而不是什么神明的惩罚。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有生就有死,有合就有离,有得就有失。你们行劫掠之事,可能会有一点点的获得,但是失去的却远远超出你们的想象。”
盗贼们伏在地上,不敢抬头,想到这位睿智的法师差一点死在他们手中,都不禁手心冒汗,后怕不已。
玄奘又问:“你们还记得以前劫掠过什么人吗?还知道他们现在都在什么地方吗?”
“只知道几个。”那盗贼头子叩首道。
“若是知道,就把劫得的财物归还给人家吧。”
盗贼们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那头目道:“可是……那些财物我们早就已经花光了。”
玄奘想了想,道:“这些马匹和货物是那些迦湿弥罗客商的,我会替你们还给他们。这两件僧服乃是佛家法衣,由玄奘收回。倒是这些盘缠,是迦湿弥罗国王供养的,可由玄奘自行支配,你们就拿去还帐吧。至于你们供养的这些棉布,玄奘心领至诚,只是行路之人用它不着,你们也拿回去,分给那些被你们伤害过的人如何?”
盗贼们十分感动:“法师真是菩萨心肠,我们回去以后,定会弃邪归正、自食其力,再也不做劫掠之事了。”
玄奘点点头,又为这些强盗摩顶授戒,向他们宣说简单的因果报应和居士五戒,众盗各各欢喜领命而去。
玄奘感觉很欣慰,这片茂密的庵摩罗树林,还保留着一方佛陀时代的空气,令他获益匪浅。
第二天一早,玄奘告别长年论长者和他的两位侍者,将强盗们归还的财物整理了一下,放在马背上,带出大庵摩罗林,还给那些还呆在村庄里的客商们,村庄里顿时一片欢腾。
他在这个质朴的村庄里又度过了平静的几天。这天一早,从附近的城镇和村庄又来了三百多人,各自带着棉布、饮食,前来供养玄奘法师。
其中一个老者上前说道:“两年前我曾在波罗奢森林里遇盗,随身财物被劫掠一空,还险些丢了性命。这两年再也不敢从那林中经过。想不到前几日,那些盗贼竟然找到了我,归还了部分财物,又赠送了一块棉布,诚心忏悔,这可真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说起来,他们还不还钱倒还没什么,重要的是,这波罗奢森林又可以通行了。”
“是啊,”身后众人也都说道,“这都是法师福德所致,否则焉能如此?”
“所以我们略备供养以表致意,也为自己种些福田,请法师不要嫌弃才好。”
玄奘感到有些意外,没有料到林中遇险,到头来竟是这样的结果。
赶紧上前一步,搀住众人道:“此事不是玄奘的福德,乃是那庵没罗林的三位长者福德所至,是他们感化了众盗,玄奘同你们一样,也是受益者。”
“法师不必过谦了,”那老人道,“来还钱的强盗们说起法师,都赞不绝口啊。”
“是啊法师,您就接受我们的诚意供养吧。”
玄奘心中不安,本欲坚辞不收,怎奈人家盛情难却,只得合掌称谢,收下部分财物,分给那些收留自己的好心村民。
众人在村中的一棵大树下席地而坐,玄奘趁机向他们打听这附近城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