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清官第一代 > 十九 皇宫托孤(第5页)

十九 皇宫托孤(第5页)

樊丰说:“这西羌已平定,再无挡道的羌贼了,西域大道一路畅通啊。王嬷嬷,眼前就是想看您能不能在皇上面前说句话,暗中保护我的弟弟樊闰。只要他没事,咱们也就财源滚滚了。那时,嬷嬷想要什么能没有啊?”

王圣笑了笑:“话是那么说,这还得到皇上那儿去说哩!现在事情不好办,皇上自有了皇后,对我们孤儿寡母也日渐冷落了。嗐,老嬷现在是老而无用了。再说,听说你弟现在还身背刑责,能保吗?”

樊丰见王圣也作难,心里想,王圣不是不肯帮忙,看来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回到家里,就给弟弟回了话,并且说,通行牌的事情也不好办。樊闰一看兄长没有办成,就又打起了儿子的主意。樊闰知道自己那个孽障儿子一直跟那个妖女伯荣厮混着,他之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想着那王圣和伯荣说不定哪天还能用上呢。于是,樊闰叫来樊彪。

樊闰说:“最近生意怎么样?朝廷已打通西域,你们要把生意做到西域去。”

樊彪喜出望外:“那太好了!到西域,我俩就可以把生意做大。”

樊闰说:“老子过几天就要到西北雍营军前效力去了,以后你要多听你娘的话。对了,你能不能给爹帮个忙?”

樊彪说:“你是不是还想靠伯荣?你就别开口了,她根本不可能去见皇上。”

樊闰说:“我问你,你是不是经常到宫里伯荣家去?”

樊彪有些害怕,不敢应承。

樊闰说:“去了倒也不怕,但你不要在她身上打主意。”

樊彪这下有些松了一口气,有胆了,说:“那荣儿对我可好了!”

樊闰说:“我正要给你说的就是这事。听宫里人说,伯荣是皇上的人,常进长乐宫伺候皇上。”

樊彪说:“伺候皇上?那是以前的事了。现在有阎皇后,她根本就进不了长乐宫。”

樊闰说:“就怕你陷得深了,伯荣把你甩了。如果伯荣和你真有那份心思,父亲就想办法让人提亲。”

樊彪高兴得得意忘形,说:“真的?”

樊闰说:“你老子说话还能有假?你现在主要是挣钱,挣下钱,不管爹在不在京城,都要给你把婚事办了。”

樊彪一听还得等,便有些急不可耐:“难道咱家都没有把伯荣娶回来的钱?”

樊闰是打算把家里的贵重物品送与耿宝,让耿宝到皇上那里替自己保释,就说:“咱们家现在的处境你是知道的,前边把不少钱送给皇叔刘凯、刘章和廷尉府的人,现在还得跑关系,仍要不少钱。江勇的老家不是在青州吗?你可让江勇到青州一带收购杂丝和白素。杨震那几年在东莱推行‘双改双植’,在沿海治理风灾,植了不少桑树,每年收获不少杂丝,那里的手工品一直发展得比较好。你放心地让江勇收购,等收购了一批,就可以运往西域。通行牌嘛,据说周广这次带朝廷货物去了西域,他回来后,不光给咱们把路线看好了,连朝廷通往西域的通行牌也办好了。这样,你们两个通商,就不是走私,而是名正言顺地贩卖朝廷的货物。”

樊彪一听,心想,姜还是老的辣,便说:“老子不愧技高一筹,办事就是不一样。”

就这样,樊彪让江勇速速去往东莱,收购了大量的杂丝和白素,先运到弘农让移良暂且存放起来,等朝廷的杨伦和周广回来后,有了通行牌再行起程。

平羌战争结束后,为了劝课农桑、鼓励农耕、发展经贸,杨震除了制定发展农耕、发展商贸新举措外,还建议太后和皇上深入民间考察巡视,走访贫苦百姓、鳏寡孤独、孝廉之士、儒生学子、贞洁烈妇,以振民心。太后高兴地接受了杨震的建议,之后,在杨震陪同下,太后和安帝深入洛阳附近的乡亭里考察民生,到百姓家坐坐,看看家居饮食,听听百姓意见。太后到洛阳郊区下察民情,她高挑的身材、优雅的举止,不光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而且给人一种天女下凡、融入民间的感觉。太后所到之处,广施恩惠,赐给百姓钱、帛物资,对生活贫困的孤寡老少和贞洁女子更是倍加关爱。她的所作所为深得民心。有时,杨震还陪同太后和皇上到洛阳城郊附近的村舍参观农妇们养蚕织布,还到洛水河边的桑树园和农人们一起入园采桑,参加生产劳动,体察百姓劳作艰辛。太后和皇上的举动,带动了大汉各地官员,从而在大汉各地兴起了发展农耕、发展商贸的热潮。

杨震陪太后、皇上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为的是尽可能防止豪商富贾巧取豪夺,抑制贫富两极分化。回到皇宫,杨震建议并由朝廷颁布了扶助贫弱的《促五谷、布帛产,拟丝锦产销令》。

作为太尉的杨震,从日理万机、总理朝政的缝隙挤出时间给安帝授课。他在给安帝授课时,多次要求,希望安帝做一个像三代圣贤尧舜禹那样的贤明君主,把国家治理得“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之制,犯者象刑”。意思就是:市场统一物价,官府无人告状,居区没有盗贼,乡野没有饥民,路人拾金不昧,男女按照规定分别行走于道路两侧,违反者用颜色涂在衣服上以示象征性惩罚。

杨震说:“尧舜禹三代先贤治理下的远古社会是:君王勤政爱民,官吏奉公守法,百姓安居乐业,人人互相尊重。皇上,您只要奋发努力,像三代先贤一样,太后创立的大汉盛世就会传万代。”

杨震给安帝讲学,每每讲到古文经书便如数家珍、倒背如流,说到尧舜禹三代圣贤时代的清明政治、礼行天下总是激情澎湃。

之后,汉朝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同时,由于商贸的发展繁荣,纺织品产量的不断增长,丝绸沿着“丝绸之路”出口到西域交换进来的珠玉犀象、琥珀玳瑁等珍宝,促进着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生活水平的上升。至此,汉朝的民富国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切顺风顺水,皆向着政通人和的方向稳步前进,整个汉朝出现盛世气象。四方邻国,纷纷臣服归附,汉朝在世界上的声望如日中天。

这时,洛阳尹奏报,有青龙、凤凰、麒麟在北邙山频频出现,这真是祥瑞降临。此时的汉朝,“天人感应”之说盛行天下,人们也都普遍迷信,凡五谷丰收或哪儿出现青龙、凤凰、白鹿等,都是祥瑞征兆。

这年的七八月,正是皇宫满院桂花飘香的时节,朝廷又举行了一个重大朝会。

这天一早,皇宫大殿,文武百官早早候在大殿之中,却迟迟不见邓太后上朝。

人群中,袁礼站在父亲袁贵身边。袁礼今天身穿一袭白色战袍,他清俊英发,性情沉稳,是朝中有名的美男子,平时在家常与身为骠骑将军的父亲袁贵和兄长征西副将袁飞习武论道,练得一身非同凡响的剑术。袁礼文武双全,在羽林军中以治军严谨著称。袁贵看到太后还没有上朝,就让小儿子袁礼去看看。

十多年来,邓太后十年如一日,每次早朝,总是仪态万方地按时坐在大殿上,从来没有迟到过。今天太后异常的表现,让文武百官暗自猜测,难道……正在百官各自揣测的时候,太后走上丹墀殿,她被两个宫女搀扶着,每走几步就要咳嗽几声。安帝跟在身后。跟在他们身后的是卫尉袁礼。

如今太后还不到四十岁,那国色天香的脸上,两边的眼角却已出现几条鱼尾纹。杨震心里惊了一下,几日不见,太后明显苍老许多,凤冠中露出的那几缕斑白的鬓发,更让她增添了几分憔悴。杨震看在眼里,心里生出几分怜惜。

看太后白皙的前额虽然也刻上了细细的皱纹,但始终掩盖不了她那慈眉善目和雍容华贵的气度。

这天,邓太后身穿正规的褐色朝装,腹前系扎的丝带上系着黄赤绀缥的四彩印绶,华贵的锦衣上绘有精美华丽的凤凰纹样。她的头上今天没有戴凤冠,她的发式,由宫女们按照“结鬟式”发式中那种最为尊贵的九鬟式瑶台髻结鬟。这些结成的鬟,两鬟耸立头顶,两鬟倾向两侧。她双耳戴着金耳环,脖子上戴着闪闪发光的金项链,再加所饰的各种珠宝、金簪凤钗及金步摇等都发着明光,更显国色天香。她蛾眉凤眼,两条长长的蛾眉伸入鬓角发丝里。文武百官都一眼不眨地看着太后。

邓太后坐稳后清了清嗓子,铿锵有力地说了几句话,但剧烈的咳嗽,使她无法再说下去。安帝却说:“杨爱卿,宣奏颂文。”

杨震听到安帝的提示,刚出列,邓太后忽然意识到什么,要过杨震手中写在丝帛上的颂文,看了一会儿,指着颂文对杨震叮嘱道:“前半部分略去,只宣后边。”

杨震无奈,立于台下大声宣读:“……如今,战祸远去,四夷平安,四海归一,朝廷集权,国业如愿,蒸蒸日上,国力充足富强,威震四海,百姓共享太平,举国普天同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