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昨日未饮酒,也并非胡言乱语,我说的句句属实!”
宁王一脸惊愕地看着周文,眼神中满是不可置信。
这家伙难道没看出李正明已动了杀心?自己分明是在为他开脱。
不止宁王,就连李正明也茫然地看向周文。
难道这家伙真的不怕死?
“殿下,正因为您是千古不出之明君,所以我才敢如此与殿下您说话。请殿下收敛好战之心,与民更始,施恩于天下!”
最后几个字,周文是吼出来的。
李正明的表情异常平静,但了解李正明的人都清楚,此刻李正明已然生气。
李正明平静地坐回到椅子上,而后对着底下的周文淡淡地开口。
“本王也想,不打仗多好。但若本王不与他们打这一仗,一直与他们通商,那我们的后辈子嗣就要去打。本王也可以不打那些吐蕃人,毕竟他们目前尚无颠覆大夏朝的本事,无非就是劫掠。让边关百姓苦一苦,以换得整个朝堂之人的安逸,你说对吧?周文周大人。本王知道你没去过边关,可若你去了边关,睁开眼瞧一瞧,就会知道边关百姓生活得有多么苦。等你什么时候能承受得住边关百姓的苦,你就不会在这里读着所谓的圣贤书,喊着廉价的口号了。”
诸葛温等人作为一直追随李正明的人,自然期望李正明能征服吐蕃。
并非他们贪图立功,而是正如李正明所言,若现在不去打,后辈子嗣就得去打。
再者,他们是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深知边关百姓所遭受的苦恼。
他们神色坚定,目光中透露出对李正明决策的支持。
李正明挥了挥手,对一旁的宁王开口道:“将他带下去,等到下一次出征的时候将他带上,本王要让他亲眼见一见战争的残酷!”
随后,李正明又将目光落在第二个人身上。
“胡珍,关于你的答题,本王也看了。但现在本王不确定你对锦衣卫的看法是否出自真实想法。”
胡珍对锦衣卫的看法十分简单,认为锦衣卫是一个必然存在的组织。
一是为了加强皇帝身边的护卫,巩固皇权;
二是让天下官员都能感受到天子的威严,促使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做实事。
胡珍可不像刚才的周文那般迂腐,他连忙磕头道:“殿下,我事先并不知道考题,所以我在卷上所答句句都是内心想法。”
李正明点了点头,接着提出问题:“本王问你,如果现在本王给你十万两白银让你去赈灾,你不知道赈灾需要多长时间,也不清楚本王给你的银两是否足够,你该如何办?”
胡珍沉默了一段时间,李正明等人并不着急,全都将目光聚集在他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大概两柱香时间之后,胡珍这才抬起脑袋,目光直直地面对眼前的李正明开口道:“殿下,一旦让我去赈灾,那就证明当地粮价肯定涨得不止一星半点。我会先将一些粮食带到灾地,随后在受灾的周边购买糠。”
一个大学士听到这句话后,脸色顿时变得愤怒,随后跳出来指着面前的胡珍开口道:“你放肆,糠那种东西明明是给马匹吃的,你怎么能带给灾民呢?”
而听到这句话后,胡珍却突然冷笑一声,目光对准眼前的大学士。
“这位大人,我想问灾民难道还能算做是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