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之际,李正明如愿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户部侍郎与兵部侍郎。
“你等三人此次考试表现出色,本王今日将你们召上殿来,其一,是当众宣读你们的官职;其二,欲再度考察你们的学识。不知你们可准备好了?”
李正明的目光冷冽至极,三人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
最终,还是周文率先抬起头,恭敬地对着李正明回应道:“殿下,尽管询问便是。”
李正明点了点头,而后敲了敲自己的椅子把手。
“周文,本王看过你作答的第一题,不过你所提意见似乎不太符合大夏国情。本王想知道你所说的等待时机,究竟是何种时机?”
周文等人原以为会被问到一些诸如四书五经之类的简单问题,没曾想李正明一上来便抛出如此难题。
这下,就连诸葛温等人也忍不住将目光投向周文。
周文沉默片刻,缓缓回应道:“殿下,如今吐蕃势力已大不如前,不值得我们再分心应对。草民期望殿下能多关注国内民生。”
李正明听到这句话,顿时笑出声来。
“你的意思是一直与他们通商?”
周文沉默下来,显然正是此意。
然而,面对周文的沉默,李正明脸色却变得极为难看。
“与他们一直通商确有好处,但你要明白,吐蕃狼子野心,迟早会在大夏朝虚弱之时狠狠咬上一口。到那时,我们又能如何?本王或许早已不在人世,或许你周文也已离世,那时你可会为今日的言行举止而懊悔?”
终归是一群居庙堂之人,终究是未历沙场之险。
李正明深知无法即刻让他们成为成熟官员。
本已打算放过周文,岂料此时周文突然抬头,直视李正明道:“殿下,臣有一诗献给殿下。”
李正明冷哼一声,平静道:“说!”
周文随即直视李正明开口:“山村多萧索,岁岁遭雪霜。老妪缝旧袄,壮丁卖劳忙。屋漏雨浸榻,窗破风入房。谁解民之苦,官吏匿灾荒。”
李正明闻此,怒极而笑,连道好字。
紧接着,李正明站起,双手插于腰带。
“好一个谁解民之苦,官吏匿灾荒!”
言罢,李正明扫视朝中文武百官,再次将桌拍得砰砰响。
“听到没?你们羞愧否?人家都快指着咱们鼻子骂了!”
众人慌忙低下头,不敢再多言。
宁王知晓李正明此刻是真的动怒,但他对这个人才极为看重,连忙从一旁走出,对着李正明抬手说道:“想必此人因昨日高中,喝了些酒,今日尚未清醒,才胡言乱语。”
李正明冷哼一声,本欲顺势下台,却未料此时周文再度头铁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