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目赤痛,伤,耳无所闻。岁木不及,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病寒热疮疡痱疹痈痤。
岁金不及,复则寒雨暴至,民病口疮。岁水不及,民病寒疡流水。
《五常政大论》曰∶委和之纪,其病支废痈肿疮疡。卑监之纪,其动疡涌分溃痈肿。赫
曦之纪,其病笑疟疮疡。坚成之纪,其动暴折疡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鼻窒疮疡。太阳
司天,寒气下临,甚则肿,身后痈。少阴司天,热气下临,甚则疮疡。地有高下,气有
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
脉候(二)
属性:浮数之脉,应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恶寒者,若有痛处,痈疽之谓也。
洪大之脉,其主血实,积热疮肿。凡洪大者,痈疽之病进也。脓未成者,宜下之。脓溃
之后,脉见洪大,则难治。若兼自利,尤有凶候。
数脉主热,浮而数者,为表热。沉而数者,为里热。诸紧数之脉,应发热而反恶寒者,
痈疽也。仲景曰,数脉不时见,则生恶疮也。又曰,肺脉数者,生疮也。凡诸疮,脉至洪数
,其内必有脓也。
实脉,主邪盛,邪气盛则实也。痈疽得此,可下之。若久病虚人,则最忌之,以正不胜邪也。
滑脉,多阳,或为热,或为虚。疮疡得此,脓未成者,可内消脓。已溃者,宜托里。所谓始为热,终为虚也。
散脉,为血虚有表无里也。凡疮毒脓溃之后,脉见洪滑粗散,而烦痛不除者,难治,以
其正气虚,邪气实也。又曰,肢体沉重,肺脉大则毙
,谓其浮散无根也。
长脉,主阳气充实。伤寒得之,将欲汗解也。长而缓者,胃脉也,百病得之皆愈。故曰长则气治也。
芤脉,主阴虚血虚,脓溃后得之为宜,以脉病相应也。
弦脉,主肝邪。《疮疽论》曰,弦洪相搏,内寒外热,欲发疮疽也。
紧脉,主切痛积癖。凡疮疽得此,则气血留滞,邪结不散,多为痛也。
短脉,主虚。经曰,短则气病,以其乏胃气也。疮疡脉短,真气虚也。诸病见之,皆为难治,尤不可攻也。
涩脉,主血虚气涩。疮疡溃后得之无妨。
沉脉,为阴。疮疡得之,邪气深也。
迟脉,主阳气不足。疮疡得之,溃后自愈。
缓脉,无邪。长而缓者,百病皆宜。疮疡得此,则易愈,以其有胃气也。
弱脉,主气血俱虚,形精不足。大抵疮家之脉,凡沉迟濡弱者,皆宜托里。
微脉,主虚。真气复则生,邪气胜则死。疮疡溃后,微而和者,将愈也。
脉细,主阳衰。疮疡脉细而沉者,里虚而欲变证也。
虚脉,空而无力。脉虚则血虚,血虚生寒,阳气不足也。疮疡得之,只宜托里养血补气也。
软脉,少神元气弱也。凡疮疡之脉,但见虚迟软弱者,悉宜补虚排脓托里。
牢脉,坚强,阴之亏也。凡瘰结肿之类,诊得牢脉者,皆不可内消也。
结促之脉,凡阴衰则促,阳衰则结。大抵结促之脉,由气血俱虚而断续者居多。疮疡得
之,多宜托里。然有素禀结促者,又当以有力无力,辨其虚实。实者可下,虚者不可不补。
右痈疽脉二十二种,大都微弱虚细迟缓短涩者,必气血皆虚,形精不足,俱当用补用托
,不可妄攻,无待言也。即如浮滑弦洪结促等脉,此中最有疑似,亦不得以全实论治,必须
详审形证,或攻或补,庶无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