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珠再次回到山庄的时候,地里的稻子开始收割了,村民们紧赶着天气晴好的时候,齐齐出动,镰刀挥舞,车推肩抗,一捆捆的稻子被收进了场院,妇人们也帮忙一起脱粒晾晒。
贾珠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只觉得新奇好玩,也换了布衣,挽了袖子,学那些村民拿着一把稻子不停地摔打,将上面的稻粒摔打下来。
他有灵力护体,不觉怎样,几番下来,那些体壮的村民也要时不时歇上一歇。现代时农业都机械化了,有收割机、脱粒机等等机械,在这里却都要靠着人力,还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他这个少爷都亲自动手了,张师傅和飞白二人自然也不好闲着,张师傅还好,毕竟身怀武艺,干些体力活也不觉什么。那飞白却是干了一会便受不了了,一会揉揉胳膊,一会甩甩手腕。虽说他是个奴才,可是平日里只做些端茶递水的活计,哪里受过这样的辛苦,可看自家少爷都没停下,哪里敢自已去歇着。贾珠看他龇牙咧嘴的样子只觉好笑,故意不出声,只看他笑话。再看小山子,果然是苦出来的孩子,虽人小力薄,却一点不肯偷懒,帮着他爷爷不停地忙活,满头是汗。
“哎呀呀,小公子怎么干起这些脏活来。”杨老村长与葛珩来场院时,看到贾珠也在摔打着那些稻子,便忙上前阻止,葛珩却是站在一旁捻须笑着,连连点头。
杨老村长死活拉了贾珠下来,不让他再干,贾珠也不坚持,遂与他二人到一旁的条凳上歇息。飞白忙趁机又是打水与贾珠净手,又是去烧水泡茶与他们喝,来来回回只不肯再去干那累活。
“如何,你这国公府的少爷感受如何?”葛珩笑道。
“果然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只愿祖父能得尝心愿。”贾珠道。
“谈何容易啊,好在风调雨顺,总能多打几石粮食,也不至于青黄不接的时候饿肚子。”
“今年的收成好,这几日新舂出来的米拿来煮粥最香了,等拾掇好了立马让老太爷和小少爷尝鲜儿。”杨老村长道。
贾珠点头,平日贾府的主子们喝的粥都是碧粳米熬的,比前世超市的米煮的粥好喝多了,如今亲眼瞧着新下来的米,拿来煮粥肯定更好更香,这可是纯绿色无污染最新鲜的大米呀。
新米熬的粥确实好喝,米香十足,米油粘稠,葛珩放下粥碗却不住叹气,一番统计下来,今年的粮食亩产确实提高了不少,可距离他理想中的数量还是差了许多。
“祖父,这件事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不然也不会几千年耕种下来无法突破了,咱们再接再厉,孙儿相信皇天不负苦心人。”贾珠劝慰道。
“是啊,再接再厉,只愿老夫临终前能够达成所愿,那才真是了无遗憾呐。”
看着葛珩失落又努力振作的样子,贾珠也不觉感动,不由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葛珩实现这个愿望,哪怕动用灵泉之力,也要培育出优良的稻种,毕竟能让百姓不再忍饥挨饿,即便是前世也曾是一代代人努力的目标。
暑热退尽,秋高气爽,贾珠日日攻读,又时时与葛珩请教探讨,对科举应试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先老以为古代的科举没什么大不了,一不考英语,二不考数学的,就语文这一科能难到哪去,不就是写点诗词,写个作文啥的吗,他这从现代社会穿来的人用用功,状元也能分分钟拿下。可随着与葛珩的交流,才发觉科举远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不仅仅要会写诗作词,各种应用文章也都要会写,更别说结合时事的策论了。
比如某年的会试考卷,其中一场就是考应用文写作:第一题要替汉明帝拟一道诏书,号召群臣表忠心;第二题要替唐肃宗拟一道诰,封郭子仪为中书令;第三题要替永乐二年的大臣们写一份贺表给皇上,背景是周王朱橚向朝廷进献驺虞一只。
就拿唐肃宗那道题来说,考生除了得掌握诰文写法之外,还得对唐肃宗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深入的了解,郭子仪究竟有了什么功绩才被封为中书令的,而皇家的一些避讳等等都要揣摩透彻,才能写好这篇诰文。当时因为安史之乱,郭子仪平乱有功才被封诰的,而安史之乱又因为唐肃宗他爹唐玄宗而起,封郭子仪时,玄宗还在,只是被迫成了太上皇。因此,文章的遣词用句要格外小心,既要表明郭子仪的功绩,又要彰显肃宗的知人善任,还要带上点玄宗的过失,却又得批评得委婉,来维护皇家的体面,真不是一般人能写好的。
除此之外,还有模拟各种情形下的公文写作,比如要写一封奏折举用一位曾经有过错的官员,或者写一个申请替一位边境的将官索要军需物质,诸如此类,都是要结合实际应用的文章,只会死读书的人是很难过关的。真是从古到今,中国人要说在出题和应试上自称第二,那就没人敢称是第一了。
还有那结合当下时事政治的策论,更是来不得空谈,必须得言之有物,实实在在拿出有用的方案才行,而且不仅文辞要通,文采还要风流,所以能考出来的,都是人精。
看来贾敬能考中进士还真是不简单呐,而像林如海那样能高中探花的更是难上加难了,能实实在在的科举出身还真是过硬的文凭呀,和现代的北大清华哈佛剑桥之类的不遑多让啊。也难怪贾政对自已没能参加科举一事耿耿于怀了,看来是在一群北大清华学霸面前总觉得抬不起头来吧,虽然被皇上恩赏了官位,可没有拿得出手的文凭,总是有些心虚的吧。在现代社会都有各种鄙视链呢,贾政这也是觉得自已被鄙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