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骏四下环视,蒙着的眼睛好像在看每一个人,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竖起手指头说道:“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那个时期人口会增长,黄帝、蚩尤、炎帝等人又为什么会在那个时期打仗呢?”
“因为生产力提高了,通过制造农具、编制渔网、改变种植方式、畜牧养殖、采集渔猎等等,就能养活更多的人,而他们为什么打仗,是因为他们需要去争夺社会的财富总值!”
赵祯与众人对视一眼,几乎脱口而出地说道。
“宾果,答对了。”
赵骏笑道:“瓦扎木果,没想到你这么聪明,我之前还以为你是个游手好闲的呢,看来是我错怪你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祯翻了个白眼。
赵骏继续说道:“原始社会时期,资源有限,生产力也有限。虽然通过提高了生产力,但人口多起来,资源就不足,各个部落需要更多的土地耕种,更多的猎场捕猎,更多的河流捕捞,两个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自然要大打出手。”
“那国家统一之后,还发生王朝覆灭,就是因为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土地渐渐不足,才导致起义接连不断吗?”
范仲淹问道。
赵骏说道:“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只能回答是也不是。”
“是也不是?”
众人纳闷,这算什么答案?
赵骏解释道:“从夏商周开始,原来的原始社会部落形态,慢慢有了进化。体制渐渐有了文明,生产力提升之后,人们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总结。比如发明了文字,创造了音律,服饰开始多样化,人们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有了分封制度,夏朝时期,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人们开始在地位上区分为三六九等,从最低等的奴隶,往上就是普通国民,封地的士、卿、诸侯、王到最后的商周天子,一级一级,犹如金字塔一样,层层递进,来满足上位者的权力欲望。”
“而为什么商朝会取代夏朝,周朝又能取代商朝呢?这里就要说另外两个知识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夏朝末年,国力已经很衰弱。而商汤所在的汤部落当时渐渐强大起来,四处吞并其它部落,不管是面积还是实力,都已经是一个大诸侯国。与夏朝所在的部落相比,他足够强大,也足够称雄四方。”
“但到了这个时期,商场还是没有把握。直到夏桀自己作死,众叛亲离,商汤于是才起兵攻打夏朝,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和事件之后,最终他成功地击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
“跟商汤一样例子的还有周朝,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周国不断吞并四方小诸侯国壮大,到正式进攻商朝的时候,周国“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国力非常强大。”
“那么通过这两个例子,你们想到了什么?”
就像是在教学生一样,赵骏每次只是给出了案例,分析的结果就由众人自己去思考。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赵祯很快说道:“是因为成汤和姬昌强盛。”
“不错。”
赵骏点点头:“因为地方强而中央弱,分封制的弊端就在这里。如果一个地方诸侯发展国力,提升了生产力之后,就会反扑中央,生产力就决定了双方的地位关系,夏弱商强,商弱周强,最终就会被取代。”
“同样的道理,在夏强商弱,商强周弱的时代,他们的生产关系就是夏商为君主,商周为臣子,臣子要向君主纳贡,将自己生产的东西供奉上去。臣子越多,君主得到的供奉就越多,君主的国力就越强,这就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所以周朝分封天下,春秋战国时期,渐渐进入铁器时代。各个封国通过各种办法提高自己的生产力,比如齐国通过管仲改革,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等等,都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提高了生产力,从而让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
“国家强大之后,就有了对外扩张的欲望,从春秋几十个诸侯国家,到战国剩下七个,就是互相兼并,互相抢夺社会财富的结果。人、土地、矿产在那个时代都变成了可以争夺的资源,最后形成统一,秦国建立。”
“秦始皇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他结束了分封制,开始郡县制,加大中央集权。这就是再次改变生产关系,把原来的诸侯国变成郡县,权力极大的诸侯王变成朝廷任命的官员,把全国融为一体。”
“此时的秦国就是非常强盛的,铁器的应用让秦国有了强大的生产力,通过中央集权让地方上很难再出现商、周、秦这样的诸侯国,从而解决了地方诸侯发展生产力推翻王朝的事情。”
“如果这个时候秦始皇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再折腾民力,让战乱的情况尽快得到恢复,或者死得没那么仓促,让继承人顺利上位,那么之后大概是没有汉朝什么事了。”
“但可惜没有如果,后来的汉朝建立者刘邦显然就没有搞清楚这里面的逻辑,公然开历史倒车,把原本的郡县制又改为分封制,大量分封自己的子孙。”
“结果就又出现了诸侯国遍地,引发了七王之乱。吴王刘濞在封地煮盐铸币,依靠吴国的富庶,就妄图再次改变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