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士绅盘踞江南二百年,东林党人盘根错节,得罪他们的话,势必对主公名声产生影响啊。”
徐作霖也附和道:“主公您如今权倾一方,再插手江南士林之利,那帮贪官,庸官,必然会口诛笔伐,声讨主公的不是。”
“还请主公慎重,考虑开海之事。”
韩烈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面露微笑的看着众人:“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这事也并非需要我亲自出面嘛。”
“史阁老在淮安执行榷盐一事,据说已经初见成效。”
“下一步让他去扬州坐镇,负责在通州,松江建立市舶司,负责开海事宜。”
韩烈这话一出,贾开宗,徐作霖几人无不是眼前一亮。
史可法是当朝大学士,兵部尚书,他现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师江淮事务,在通州设立市舶司,全盘接手松江府的市舶司,这事完全就是顺利成章。
而且史可法也是江南士林集团的领袖之一,他铁了心要办事,即便江南士林反对,只要韩烈在背后支持他。
即便是皇帝小儿反对,那都没有用。
“主公英明。”贾开宗恭维一句,作揖说道:“淮扬巡抚越其杰是我们自已人,但他这个人性子有些软。”
“漕运和榷盐事关重大,卑职担心史阁老一离开淮安,越其杰怕是镇不住场面,卑职建议调任山东左参议曹玑,出任巡盐御史,专司负责漕运,榷盐事宜。”
“曹子玉吗?”韩烈脑海之中,快速闪过一个人。
曹玑字子玉,苏州府江阴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临清关督钞官,与黄毓祺私交甚笃。
韩烈提督山东时候,孙传庭担任临清关兵备道时,就举荐过此人。
如今此人正在山东布政司担任左参政一职。
“那就这么定了,你负责起早文书,送往吏部。”韩烈点头之余,又对刘楗道。
“你以我们军令,给袁枢写一封书信,让曹玑前往淮安赴任巡盐御史。”
“是。”贾开宗和刘楗拱手应道。
韩烈紧接着说道:“光有上述两项工作还不够,扬州府,通州,松江府,庐州府四地的主官,必须换上我们的人。”
堂下的徐作霖闻言,振奋的附和道:“主公此举高明,如此一来,长江北岸尽入我们掌控矣。”
没错,韩烈这么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掌控江北之地。
所谓的江北之地,就是后世江苏北部的徐州,淮安,扬州全境,其中包括南通,盐城,海州(连云港)全境。
以及后世安徽的庐州(合淝),以及长江北岸的淮河两岸全境。
在大明时期,这一片统称南直隶,还没有江苏,安徽的地名,一直到清朝中后期,才有了两省行政和地名的区分。
韩烈要是把这片区域掌控在手,那就彻底掌握了江北和山东两地,不但有了纵深战略要地,也有了广阔的粮仓之地。
“主公,黄毓祺现在在朝,担任礼部主事,徐作肃也在吏部谋了一个主事,吴伯胤也在兵部任职。”
“现在南都有大批流亡的官吏,黄毓祺根据您的指示,拉拢了不少有志之士。”
“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就可以把人推上去。”
贾开宗深以为然的点头附和道。
“此事一步步来,月底我要回京一趟,到时候入京之后,我会亲自接见可用之人。”
韩烈早前安排黄毓祺,徐作肃,吴伯胤三人入朝,为的就是在京城扎上一颗钉子。
如今随着韩烈的崛起,追随韩烈的吕大器,入阁办事,以兵部左侍郎身份,拜东阁大学士。
路振飞以吏部左侍郎,主持吏部,曾樱以工部右侍郎入朝。
孙传庭以兵部右侍郎一职,主持兵部之事。
姜埰以右副都御史,在都察院任职。
黄端伯出任了应天巡抚,韩烈现今在朝中的权柄,可是日益加重。
韩烈月底准备入京,就是为孙传庭和路振飞入阁出力。
随着马士英**的何瑞征被弹劾罢官,丢了大学士之位后,阮大铖也被罢免,丁启睿也被外放,调任贵州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