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常常不是我们打败的,是他们自己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
专注于一个目标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认为:现代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心里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和种种焦虑,甚至不快,是因为迷失和被淹没在各种目标中的结果。
现代人常把自己的思绪搞得一团乱,却很少有人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在这种混乱的生活状态中,人的内心渐渐失去平衡,变得没有条理,生活的目的也跟着盲目起来。他们不知道自己所为何来,也不知道自己终将怎样。他们的想法很多,却不知从何处着手。他们的思维混乱,长久下去便会产生心理疾病,从而又影响到了健康。人如果总是这样,就没有幸福可言,并会失去最主要的东西,并丢掉眼前的一些机会,变成“为明天而明天”的生活痛苦者。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学生拜奕秋为师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每次听课都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听奕秋讲解棋道;而另一个学生虽然很聪明,但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而且他今天想学下棋,明天又想学画画,不时地有新想法冒出来。一次上课时,有一群天鹅从他们头上飞过,那个专心的学生连头都没有抬一下,浑然不觉。而心不在焉的学生虽然看着也像是在那里听,但心里却想着拿了箭去射天鹅,而且想着有一天要做一名出色的弓箭手。若干年后,那位专心致志的学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位呢,却一事无成。
一般情况下,人对生活的迷失都是所要或所想的太多,而又一时达不到目标造成的。这种想法使很多人不能将精力专注于一项事业,他们总是目标多多,反而错过了许多近在眼前的景色,丢掉了一些可以马上把握的机会。人无法专注,总是做着这件事,又想着那件事,结果什么都做不好。内心的挫折感不断加大,结果只能是脚步匆匆,再也没有宁静。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因为在通常状况下,这几件事情都不会做得很好。而如果每次我们专心地只做好一件事,精力便能够集中,也必定有所收益。等这件事做完后,再去做下一件事,这样我们每件事都能够做得很好了。
大凡成功人士,都能专注于一个目标。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人奴隶,并因此使自己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相机,这为他赚进了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数百万人带来了不可言喻的乐趣。
每天都花一点点时间问一下自己的内心: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主要的?慢慢地,你会发现,那些遥远的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你行动的累赘,而那些离你最近的事物才是你的快乐所在。把精力集中在最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上,别再胡思乱想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只要我们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精疲力竭。不要让我们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我们正在做着的事。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做得好一点,我们就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只要专注下来,一心一意地去做事,你就会变得快乐而又有成效,也不会被那么多的目标所淹没。因为你不再有什么负担和压力,你是清醒的。清醒的你,是在你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只有在自己轨道上运行的人,才不会受到外界的摆布。
不给自己留退路
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给自己一张出类拔萃的入场券。但我们周围有很多人不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整天庸庸碌碌、不思进取,给自己设计太多的退路,在这些退路里,他们心甘情愿让自己的生命享受安然,他们的生活没有悬崖的威胁,但也永远没有翠绿的春色,没有居高临下的辉煌。他们也许拥有堪称高寿的生命的数量,却无法拥有留之久远的生命的质量。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若晨星,可这位留学生初来乍到还属无车族。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
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外表丑陋的“甲壳虫”。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时至今日,他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了。
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如何我无从知道,但我确实佩服他的胆识。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那一刻,他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之上。正是面临这种后无退路的境地,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生命就像一个容器,他的容积是预先确定好的,容器里无意义的东西多了,有意义的东西就会相应减少。给自己一片悬崖,实际上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平庸在生命里的体积,让人生的美丽充满我们的每个日子。
作为我们个人来说,生活的道路很长很长,成长的过程中何不给自己一片悬崖,让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充分地展现出来,让自己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呢?
滴水石穿,非一时之功
在学习、工作或是在人生的目标追求中,成功并不是一瞬间的功劳,而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时之功。”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懂得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而读书往往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人,他经常坐火车、轮船旅行远方。每次在舟车中,他总是随身带些读物,如袖珍书本、函授学校中的讲义,他利用别人很容易浪费掉的零星时间读书,积累知识,以求进步。通过这样日积月累,他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包括历史、文学、科学等等。这些知识虽然一时用不着,但是,总有用得着的一天。后来,这个年轻人应聘一所大学的讲师,他凭着自己丰富与广博的学识被学校录取了。后来他对朋友说,多亏了几年的读书。
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这种学习态度要不得。不论你工作多忙,在工作之余或睡觉前,你完全可以腾出10分钟读书。那些老说自己没时间读书的人,其实是为自己找借口。你可以把时光浪费在闲聊中,在无限空虚的感叹中,为什么不能整理自己的情绪读一下书?读书使人增加知识。勤奋读书的人,比起那些有天赋但不读书的人更有修养,取得成功的几率更高。如果你有一种孜孜不倦以求进步的精神,你就会超越别人,超越那些天赋比你高却不读书的人。
有的人或许以为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书会牺牲自己的其他时间,或者影响工作,这样的想法是错的。读书的作用之大,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太重要了。工作竞争日趋剧烈,生活情形日益复杂,如果你没有学识,你就有可能被这个社会淘汰出局。
当然,也许你会这样想,把时间放在读书上,岂不是浪费了做大事的时间?其实不然,这里说的是让你每天腾出10分钟读书,不是让你整天读书。10分钟虽少,但可以集腋成裘,日积月累,方能充实你的知识宝库,渐渐地提升你的知识地平线。将一分一秒的闲暇时间,换成种种宝贵的知识。知识可以给予你能力,使你得以上进,这种机会难道你忍心放弃吗?
耶鲁大学的校长海特莱曾经说:“各界的人,如商业界或产业界中的人,都曾告诉我:他们最需要、最欢迎的大学生,就是那些有选择书本的能力及善用书本的人。而这种选择书本与善用书本的能力的最初养成,最好是在家庭中—具备着各种书籍的家庭中。”
一个天资比较高的儿童,只要常有接触书、使用书的机会,就一定能从书本中摄取丰富的知识。凡是家庭中备有不少辞典、百科全书以及其他种种有益的书籍的,其儿童往往会于不知不觉之间,利用那容易虚掷的空闲时间来充实和教育他们自己。这种教育的代价,只是书籍的准备,要比学校教育所费的代价便宜十倍以上。书籍可以使家庭布置得幽雅、美观,使儿童乐于待在家中。而那些忽略教育设备的家庭,他们的儿童会厌恶家庭,喜欢到外面瞎玩,以致陷入种种危险之中。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最主要的生活训练的地方。在家庭中,我们养成习惯,形成志趣,而这些习惯、志趣,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有一户人家,其父母子女相约于每晚留出一部分的时间作读书或自修之用。晚餐结束后,他们就一起休息及游戏,在一个小时之内,或谈笑戏谑,或作各种玩意儿,极尽欢娱。一小时后,便是读书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各就各位,或读书、或写书、或自修,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可以听见。假使有一人觉得不适意、不高兴、无意自修,他至少也要静默无声,不去打扰他人。
在他们中间有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意志—凡可能分散注意力,打断心思与使之心驰神往的一切,都已被有效防止。就事实而论,一小时聚精会神、不被扰乱的读书,其成效要大过常被扰乱与心不在焉的两三个小时的读书。
有不少青年男女,有志在学问上求上进,而最终受阻于家庭中的恶劣环境。例如晚餐之后,全家都谈笑喧哗,毫无休止,所以也就无意自修、无心读书了,充其量也只是看些低级趣味的小说。而家庭成员中要认真读书的倒反而要受嘲笑,仿佛是欲使同流合污而后已。
尽管我们平时忙忙碌碌,但总有一些时间是虚度或浪费掉的,而这些虚度的光阴假使能善于利用,是一定能生出大益处来的。
养成每天读书十分钟的习惯。这样每天十分钟,二十年之后,你的知识水平一定前后判若两人。
一个人愈能储蓄则愈能积累财富。相同的道理,你愈能求知,则你愈有知识。你能多储一分知识,就足以多丰富一份生命。通过这些零星的努力,就会取得细小的进步;日积月累,日后便有大收益,让你的人生更充实、更丰满。
在平凡中寻找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