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黄山行宫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舞动,仿佛也在悄悄窥探着案几前朱元璋那专注的神情。
朱元璋身着常服,静静地坐在案前,就着那昏黄的灯光,仔细地研究着朱标处理官员的名单。
他时而微微皱眉,似在思索那些官员犯下的过错;
时而轻轻点头,许是认可朱标处理此事的果断。
那神情间透着专注与严肃,仿佛要透过这一纸名单,再次洞悉朝堂过往潜藏的种种暗流。
看着那长长的名单,朱元璋的心中实则满是欣慰。
他深知朝堂之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
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们,平日里相互勾结,结党营私,长此以往,必将对大明的江山社稷造成严重的威胁。
他是个十分在乎手中权力的人。
幼年的经历让他更是格外在乎如今手中打下来的江山。
一直以来,他都在担忧朱标将来能不能驾驭住这些人。
毕竟古往今来这些朝代之中。
确实有很多帝王控制不了臣子的例子在。
所以,他才会一直给朱标放权,增加他的权威,并给他的东宫塞很多外部的势力。
就是为了防止朱标将来控制不住这些人!
而朱标此次出手,雷厉风行,手段凌厉,将那些藏在暗处的魑魅魍魉一一揪了出来,毫不留情地进行了处置。
这让朱元璋看到了朱标作为储君的果敢与魄力。
也让他对大明的未来多了几分安心。
“标儿这孩子,果真是长大了,有这等手段,往后这大明江山交给他,咱也能放心几分呐。”
朱元璋喃喃自语着。
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眼中满是对朱标成长的赞许与期许。
然而,这份欣慰的氛围并未持续太久。
就在朱元璋沉浸在对朱标此次行动的满意之中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行宫的静谧。
紧接着,一名锦衣卫的秘使匆匆赶来,神色间透着一丝紧张与急切。
他快步走到朱元璋近前,单膝跪地,压低声音说道:
“陛下,南京城中传来消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今日在朝堂之上,又颁布了一系列整顿吏治的手段啊。”
朱元璋微微一怔,心中涌起一丝好奇。
他抬了抬手,示意秘使继续说下去。
那秘使咽了咽口水,赶忙将朱标在朝堂上所言所行一五一十地禀报了出来,从决定取消朱元璋曾经定下的部分官员制度。
再到提高官员收入、设立直属皇权的严格考核组织。
再到各级官员不定时调任等各项举措,事无巨细,皆不敢遗漏。
朱元璋越听,脸上的表情越发复杂,那原本带着欣慰的神色渐渐被震惊所取代。
待听完之后,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身子也微微向后靠了靠,仿佛需要借座椅的支撑才能稳住心神,口中喃喃道:
“这小子,竟有这般大的动作……”
他的心中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
一时之间思绪万千。
在朱元璋看来,自已所定下的那些官员制度,那可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为的就是让朝堂能够平稳有序地运转。
虽说或许存在些许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