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出头,罗彦去了万寿县的农庄一趟,把兑换出来的土豆切好块,准备培芽。这次自然是让李世民选出来的几个心腹跟着观摩,所以罗彦索性把之后的事情也一并交代清楚。培芽的这十来天,就靠这几个人仔细看着了。
罗彦回到清平观没几天,崔颍就匆忙赶来。这次崔颍是邀请罗彦一起去参加平阳公主的葬礼的。
虽说罗彦也知道李秀宁会在这个月过世,但是听到崔颍亲口说出这个消息,心里头还有有些遗憾。
平阳公主是病死的。具体什么疾病,罗彦是不清楚的。而且就算是罗彦知道什么病,也是无能为力。系统里边并没有药品可以兑换,而罗彦自己也不是什么高明的医生。
李秀宁现年也就二十七八岁。然后就这么走了。刚刚二十出头的她,就敢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逗留在长安组织义军反隋。多次领军征战,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短短几个月时间,李秀宁手底下就能汇集七万大军,就连屈突通这样的老将都在李秀宁的手底下吃过败仗。手底下几万军队,甘心被别人称作是“娘子军”。
李渊的女儿不算少,但是李秀宁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她为李渊付出的,还是李渊给她的待遇,都不是其他女儿能够相比的。
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却最终在美好的年华因为疾病过世。
罗彦非常遗憾没有亲眼见见这位平阳公主。前世英姿飒爽的女兵他是见过,但是这样有才略胆识而且上过战场的女子,在封建社会都是独一份,怎么能让罗彦不遗憾。和后世的女兵比起来,她太特别。
沉默了很久,罗彦简单收拾下东西,跟虚致观主打了声招呼,就坐上崔颍的马车回到了长安。
罗彦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去陆德明家里。进了明德门,退却了崔颍的挽留,罗彦就下了马车,向秦王府走去。
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罗彦都是没有资格参加李秀宁的葬礼的。但是他不想就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围观整个葬礼的过程。他有他的想法,想亲自给李秀宁送送行。
这会儿朝会已经确定了李秀宁的葬礼该怎么办。李渊直接用军礼下葬李秀宁,这在朝堂上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对于一些古板的礼部官员来说,女子本来下葬就不能用鼓吹,何况这还是皇家的人。
李渊直接怒了:“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李渊的话当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
好多当年李秀宁的部下,听到李渊这样说都感动的哭了起来。长安百姓更是议论纷纷,对李渊这样的做法明里暗里叫好。李秀宁自建国之后就一直深居简出,尤其近两年,身体状况不好的他也一直呆在公主府中,所以人们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当初那个英姿飒爽智慧果敢的李娘子上。
罗彦听到李渊这么说,也是一阵感慨。诚然,李渊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被自己的儿子从皇位上硬是逼下来。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绝对是合格的。不忍两个儿子相残,却选错了处理的方法,大概,这也是成为皇帝的一种悲哀吧。
不过,在处理李秀宁的葬礼时,李渊这事儿干的漂亮。
走到秦王府的门口,罗彦发现,这里已经裹上了一片素。
李世民和李秀宁的交情非常好。当年李秀宁夫妇都是在李世民的帐下,所以姐弟俩接触比较多。虽说这些年李世民在外南征北战,而李秀宁则久居长安,但是亲情并不会因为这些而流失。
再见李世民,除了满脸的疲惫,罗彦还看到他脸上化不开的悲伤。平常穿的华丽衣裳此时也换成了素服,眼睛通红的,虽然罗彦看不出来有泪痕,想必还是哭过。
“殿下节哀。”罗彦没有更多的安慰的话语可以说,或者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李世民和李秀宁之间的感情,不是罗彦这种连李秀宁的面都没有见过的人可以理解的,何谈安慰?
摆摆手,李世民示意自己没有问题之后,就问罗彦:“进之此来可是有事?进来在山上过的怎么样?”虽说是内心还怀着巨大的悲痛,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因此而忽略罗彦。
“一切都好,我此来,试想参加平阳公主的葬礼。”罗彦很是平静的回答。
“哦?葬礼当天,父皇并没有设立什么禁卫,进之只管去就可以了,无需问我。”虽说李世民心里头有些不解,但还是不厌其烦的告诉罗彦。毕竟,这么简单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跟他说,只要是长安百姓基本上都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