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看完,让大家纷纷传阅,大家是顶级的智者,再次一看,纷纷恍然大悟,情知这是证明江南值得开发的铁证之一啊。
就在众人恍然大悟的时候,李世民道:“朕不太能理解你的意思,但在事实证据面前,一切都无所遁形。江南人稀,在这种情况下却依旧能够保持稳定的粮草收入,绝非偶然,正如你所说的一般,是因为江南的气候造成。朕也有理由相信,一但江南开发完成,粮食产量将超越关中、四川。”
秦风道:“这是一定的,江南绝大部分土地不管是已经挖掘出来的田地,还是没有挖掘的土地,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气候的关系,他们那里的水稻成熟地特别快,往往一年之中可以丰收两季,甚至于三季。这也只有江南能够做到了,所以臣一直认为要想解决粮食问题,必须开发江南的农业。”
李世民动容道:“此话当真?”
在唐朝耕种稻米,还是以一季稻为主的,即便有时间百姓也没有胆子尝试,只是利用田地间歇种些蔬菜,没有重复再种稻米。所以一年两季,在这个时代是闻所未闻之事。
“这点臣可以担保”以现在的气候与自然条件,一年三熟或许有些玄乎,但以江南的气候,一年两季水稻,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具他所知,在南方的两湖、两广、海南、云贵的一部分都在以双季稻的方式进行耕种。
“假设真是如此,这江南,朕还真非开发不可了,只要有粮,朕何愁无法征战天下!何愁无法供养亿万子民?”李世民豪气万丈,什么开发江南在他眼中都是浮云,他真正想的是如何成为天下之主,如何征服地球上不服大唐管制的国家。
秦风笑道:“说了这么多,其实江南的粮食只是开发江南的理由之一,其实终极目的还是江南巨大的财路前景。丝绸之路是历来是中原王朝的经济命脉之一,可为什么丝绸之路会给我中原王朝带来如此丰厚的利润?”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道:“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吧,各国的国情不一。我们大唐最为常见的丝织品,在别的国家可能卖出比黄金还贵的价格,别的国家常见的东西,在我们大唐一样能够卖到脱销。这之间的差距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利益,故而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我大唐从中得到的各类税收,自然不可计数。”
秦风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开辟几条海上的丝绸之路?海的对面也有国家,也可以做交易,陆上的丝绸之路可以成功,海运更为便利。所以臣觉得,海上的丝绸之路,将会比陆上的丝绸之路拥有更多的商业利润。”
这一番话让李世民彻底动容了,此事他从未想过,一条丝绸之路就让大唐受用不尽,若来个几条,那大唐的经济将会有如何突飞猛进的变化?
“可行吗?”李世民眼中闪着激动兴奋的光芒,以他的承受力,在这一刻竟然不能自已。李世民如此,其他人更是情难自禁,当然,李世民的疑问也代表了大家的心思。
“当然可行!”秦风斩钉截铁地说着,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之路,海上的丝绸之路比陆上的丝绸之路快捷方便十倍,假以时日,取代陆地的丝绸之路只是时间问题。
“岳父大人,当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时候,朝中反对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汉武帝一意孤行,才有了丝绸之路的诞生。他的成功,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么?我相信只要打通海上的丝绸之路,得到的利润绝不少于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开发江南,正是钱粮两得的不二之法。”
李世民眨了眨眼道:“朕心动了”
秦风会心一笑,开发江南钱财两得,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唐即将面临的两大难题,哪里由得李世民不为之心动。况且,开发江南,也为大唐拓展了广阔的战略纵深,要知道宋朝失去了江北大片土地,南宋凭借江南一地与兵强马壮的金国周旋了百余年,最终让成吉思汗做了最后的渔翁。
李世民沉默了半响道:“你既然对江南的开发如此上心,一定已经有了腹案。这几天花时间整理一下,写成奏章,不日我们在朝堂上讨论此事。”
“喏!”秦风抱拳应允,虽说长孙皇后已经清醒,可她还没办法下床,这种情况之下,李世民是绝对不会放他离开长安的,而武将的最终归宿无疑是充武从文,眼下还有这些顶级名臣指点,他也想借机会学学。
“房相、杜相、魏大人,还请不吝指教。”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如晦最先应允,房玄龄、魏征也纷纷表态。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秦风手执御赐金牌,到尚书省资料库翻阅了大量关于江南的文献,特别是近几年的各种数据,事无巨细的做好了笔记。为了抓紧时间,他更是住进了尚书省,不分昼夜的检阅、抄录。
他的这种疯劲得到了房杜二相的高度赞扬,李世民知道后更是赞不绝口,多次在朝堂上点名表扬。秦风承了李世民的赞扬,可心里是窃笑不已,他这些日子差点让家里的三只狐狸精给炸干了,这不,以国事为借口长驻尚书省,以逃避****的下场,得到表扬无疑是意外之喜,要是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知道他真实的目的,也不知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当数据足以支撑他的框架之后,便将开发江南的方案,步骤以及要点整理成册,写了长长的一篇奏章,将规划什么的一一记录在案。为了保证万全,他还就近让房玄龄、杜如晦事先过目,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并请他们提出意见与建议,之后,再三修改。
房玄龄、杜如晦直接参与了贞观朝的改革,而且还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子,在改革方面很有经验,也给了很有力的建议,他们看出秦风的潜力,也明白李世民的意思,故而在这过程中是苦心孤诣的培养与指教,使得秦风的政务水平突飞猛进,这种进步也让二位贤相赞不绝口,
当秦风自己再也找不到破绽的时候,便将这份开发江南的方案重新整编,逐字逐句的推敲,虽说不上是万无一失,面面兼顾,但大问题绝对是没有的。
半个月后,这份开发江南的奏章呈送到了李世民的案头。
几近完美的改革方案让朝中那些意图看秦风笑话的大臣,大吃一惊,跌碎了一地的眼镜。
李世民在用人上也很有一手,满朝文武或许政见不一,也会有些矛盾,但朝中并无奸佞,都是为国为民的良臣。尽管也有不同意秦风意见的,但为的也是唐朝的利益。
开发江南终究是是利国利民之举,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以及一干尚书省的官员支持之余,同样身为宰相的侍中魏征成为了此次改革最有力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