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意外,在第一期的好口碑,以及涉及政事的情况下,群众的好奇以及热情被调度出来。
甚至因为皇帝的夸奖,连带朝堂上众人对这报社第二期的内容很为关注。
千呼万唤始出来,周刊第二期,武子博事件被贾琏放在了头版,栩栩如生的画像,以及别具一格的配图,第二期周刊仿佛挂起一阵旋风,几乎是刚出厂,就被洗劫一空。
“哼,我看这个武大人做得甚好,那些大官平日里搜刮的民脂民膏少了?左右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是没那福气享用的,便是多砸上几个,也使得。”
“可不是这样说来着,而且先皇陛下多好的人啊,既然是他亲口下令收监的,必然都是些十恶不赦之人,就是要好生让他们长长记性。
你看,这位上位,可不就将那些个人给放出来了?”
市井茶楼,两个身着粗布长衫的书生侃侃而谈,言语间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脸上的鄙夷显而易见。
不知这一处,自第二期周刊发出,百姓也好,官员也好,士子也好,无一不是掀起一阵阵争论的风潮。
而这些争论不休的,有对武子博的唾弃、也有对武子博的赞扬,亦或者对新皇的不满。
贾家的探子将听到的消息一一上报,贾琏的嘴角上扬,瞳孔里面的笑意越来越浓。
“很好,接下来就用不上你们了,事情到如此地步,你们再插手反而不合适。”
抬头朝面前回话的人淡淡开口,贾琏脸上满是镇定。
意料之中。
这也是贾琏第二期就要将武子博事件挑出来的原因。
一来新闻新闻,就是要新,传播要到位。
武子博这前脚走,他后脚就将事情捅出来,并且还让报社的画师附上武子博的画像,也是为了增加可信度以及争论度。
这时候还没有什么隐私不隐私的说法,相较于单纯的文字来说,配上图会更让人震撼。
而发出之后的效果,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而选择在这个时候爆出武子博的事情,第二点,是因为北静王。
当初当今和先皇设计出这一连串的变故,为的就是巩固新皇的皇位。
朝局动荡,内忧外患,先皇当初心里憋着一口气,也为自己一直以来想要做的目标,二来想要新皇登基后,更加轻松一些。
因此设下了这些局。
但这样一来,当新皇登基,重新任命这些罪臣的时候,关于孝顺的问题,也就摆上了台面。
只是因着大赦天下这样的事情,的确是有前例可查,加上大赦天下受益的可不仅仅是这些罪臣,连带着牢里的其他人,以及老百姓也都有获益,因此并没有人发觉其中不妥。
但如今贾琏利用武子博的事情抛砖引玉,让人自己联想到新皇和先皇的命令,这一冲突,也就赤裸裸的暴露在了众人面前。
要不是周刊第一期给老皇帝的祭文,是被皇帝当众表扬过的,这一局,皇帝不说被所有人谩骂,至少有一部分人心里对他是有看法的。
毕竟皇帝可是至早以来,可就是以孝顺重感情当的人设。
当然,支持皇帝的也不在少数,毕竟马屁精这东西,历朝历代也都不会少。
而武子博背后是北静王,当年要不是先皇当地立断,连着让北静王帮皇帝背了两个锅,这皇位,怕是还指不定是谁呢。
而在这种时候,宫外不仅将武子博的事情弄出来,甚至民间还是流传不少关于皇帝的闲话,这幕后主使北静王,也就很明显的显现出来了。
当然,这贾琏之所以笃定舆论的风向会按照他的设想走,也跟他派出去引导的人不无关系。
单纯只是从一片文章,其实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方法,而贾琏,只是将其中一种用人为的方式散播出去,并引导众人讨论起来。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而且对于皇家一直抱有非常极致的尊崇。在有人引导的情况下,人们心里这种对上位者隐私的窥探,也就会呈几倍、几十倍的状态蓬发。
这叫八卦,消息闭塞的古代,人们对八卦的需求,比照后世之人,更甚而无不及。
“连城兄,这样会不会太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