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对读书人一直保持着很厚的滤镜。
不管是乱世前,还是乱世中,他见到的最厉害的那一批人里面,都有读书人。
乱世前就不用多说了,本朝重文轻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这样的话他在茶肆酒楼听得多。
他们全家供小弟读书,他给贵人跑腿得到的赏赐,大部分用在小弟读书上面。也因为有个亲弟弟在县城书院读书,他在一群街溜子里面还有点优势。
后来世道乱了,县城里主事的谭县令手段非凡,硬是为县城保了一条生路。他更觉得读书人厉害。
所以,现在即便砍柴困难,但有机会还是会给小弟多弄些书。只要多读书,肯定更厉害!
即便不能成为谭县令那样的厉害人,现在换到的书以前都是价格极高的,现在日子困难大家贱卖或烧掉,万一以后乱世结束,总有升值的时候吧?
他以前听酒楼说书先生讲过,某某农户祖传的一个破卷轴,贵人老爷用一箱银子购买呢!
反正留手里不会亏,就几根柴的事,对他来说不麻烦。
何大想得开,但十岁出头的何小弟却心理重压,又遭遇家庭变故,科举停止,三观巨变,浑身带着沉郁之气。
谭县令在的时候,他们这些能写会算的读书人还有点用处,分到手里的任务做完就能换点吃的。但半月前谭县令离开之后,城里的一切都变了,他们这些体质文弱的读书人成了家里累赘。
若是体质强壮一些,还能做别的活,但是他这瘦小身材,也只能每天关在家里烧点水煮点粥,给兄长减轻些事务。
“哥,以后别用柴火去换书了。”何小弟轻声说。
“别担心,我心里有数,一般的书我也看不上,这本书我不只听你说起,以前也听那些富家公子们提过,卖得很贵!烧掉就糟蹋了,两根柴的事情,咱不亏!”
“现在柴更贵,以后别换了。尽量少出城,以前有谭县令派人清理城外的邪物,但如今半个月过去,城外也会越来越危险。”何小弟道。
“嗯,这我知道,我可惜命了。等再囤点柴火,我就窝在家里不出门。”何大说。
“哥,你明天也出城砍柴?我和你一起去。”
“哎不用不用,你待家里看书就好。我快去快回。”
何小弟没再说话,垂着头,没让何大看到眼里的神情。他也知道他跟着反而容易添麻烦。
但是,住在同一个宅院里的其他村民,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孩子,都在帮家里干活,砍柴劈柴,甚至还有人拿着竹竿出去翻街道上的垃圾堆,看有没有能用的物件捡回来。
何大现在不让他出门,关家里不知道能干什么。以前全家人供他读书,现在也在拖累兄长。
何大一看气氛又沉默,无奈地挠头,他也知道小弟心里有郁气,读书人心思就是……哎?读书人?
何大精神一振。
“哥再跟你说说那位温书生!这位一看就是有本事的……”
刚才他说起温书生给他粮包的过程,小弟听得可认真。
温书生这人真好用啊,没话题就可以把他拿出来。
正说着呢,于家老二找过来了。
何大只得暂停话题。
于家老二问了温故几人的事,何大除了自己收到的粮包不能对外说,其他没什么好瞒的。
“他们骡车上有孩童?”于二问。
“我听到小孩子的声音了,没见到人,不知道跟他们什么关系。不过,我瞧着温书生和那个周县尉,应当不是阴险凶恶的人。”
何大盯着对方:“怎么,你家想跟他们一起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