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把浇筑火炮的原料从钢铁换成其他金属,诸如黄铜、紫铜、青铜,也许能行。这些金属极为坚韧,即便炸膛也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危险。”
老工匠凭着经验判断应该更换筑炮原材料,却误打误撞给了卫茜启发,也许真的应该进行更多尝试。
她将工头唤来,询问为何不更换筑炮原材料的原因。
工头的理由却令卫茜感到哭笑不得。
“殿下赐予的设计图纸上写明了原材料宜使用上好的钢铁,而且铜价太贵,用铜筑炮和用银钱筑炮没什么区别,这太奢侈了。”
铜作为一种贵金属,长期在华夏占据了货币的地位,甚至于钱币中的含铜量成为了评判钱币价值的唯一标准。
而此前筑炮采用的钢铁俱是汉赵公司钢铁厂自行生产的,价格十分低廉,几乎是铜炮的十分之一还低。
“立刻给我采购铜锭,买不到足够的铜锭就把铜钱融了,从今日开始,放弃用钢铁筑炮,改为用铜筑炮。”
区区十倍造价而已,卫茜出得起这个钱。
这一日,汉赵公司上下为了铜闹得鸡飞狗跳,各处工厂几乎将自己手中一切含铜的器物都交了出去。
也正因如此,火炮工厂迅速得到了足够制造两门火炮的铜。
新的火炮制造热火朝天地开始了。
先将金属铜熔炼成为铜水,再将其倒进早已准备好的模具中,耐心等待一阵时间,一门崭新的铜炮便出厂了。
这门铜炮依然被拉到靶场试射,与上一门炮位置相同。
不过这一次的结果却大大超出众人的意料,这门铜炮竟然达到了测试标准,接连射击十发后仍没有炸膛。
并且这门铜炮的射程也很长,最少也能打二里地。
卫茜大喜过望,当即拍板继续射击,一直射到这门铜炮炸膛为止。
经过泼水冷却与清理炮膛后,这门火炮再次被点燃。
最终,汉赵公司生产出的第一门铜炮发射了八十一发炮弹,几乎将标靶附近打得寸草不生,山崩地裂。
卫茜很满意这份威力,并责令火炮工厂以铜为主要原料,寻找最适合铸造火炮的金属。
这份成绩足以向赵鼎交差了。
十几天后,第一批十五门火炮运抵荆城郡,赵鼎全部拨给了银安效节军使用。
银安效节军有着大量具备火器使用经验的士兵,同时也是赵鼎麾下规模最大的一只军队,同时,这些火炮的口径都超过了三寸,重量不下千斤,这些火炮拨给他们使用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想要令火炮形成战斗力,为赵鼎提供巨大帮助可没这么简单。
赵鼎可以忍受火炮低的令人发指的精度,也可以忍受火炮及弹药沉重的重量,却唯独不能忍受火炮的缓慢。
因此,他需要在火炮机动上想一个好点子,解决火炮移动困难的难题。
毕竟大军总不能每到一地作战就先刨坑埋炮吧,攻城、守城战还好,若是野战中失利后撤,这些火炮岂不是全白送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