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来上朝的文武百官个个灰头土脸,精神不振。
甚至有人多出了一双熊猫眼。
但所有人都很默契地没有询问原因。
坐在龙椅上,看到面前群臣的模样,晋帝差点笑出了声。
赵岐和赵炳争斗,先遭殃的竟是这帮大臣,实在是有趣。
见群臣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晋帝破天荒地主动开腔。
“对于赵鼎一事,列位爱卿有什么想法没有?”
晋帝的声音如泥牛入海,没有得到一丝回应。
非是群臣们认同了赵鼎,而是他们昨晚被折腾得太厉害了,这会儿想起来还后怕呢。
除了偃王府外的民众散去,其他大臣府邸外的民众一直持续到后半夜才散去。
虽然他们个个心知肚明,那些民众究竟受谁指使。
但却无一人敢站出来明说,只因这关系到国之储君。
若没有如山的铁证,想要以此攻讦赵炳,无异于自取其辱。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储君能被人随意怀疑、质问,天下还不乱了套。
见群臣们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发言,晋帝只好开启点名模式。
第一个,自然是和他熟识多年的陈丞相。
“丞相,你说说看,如何处置赵鼎是好。”
陈白慕从文官队列中站出来,手持玉笏,面无表情地回答。
“九皇子赵鼎虽是为楚国而战,可打败的敌人却是南蛮,于我华夏族有大功。”
“于情于理,我晋国不该责罚九皇子,恰恰相反,我们应当重重地奖赏九皇子。”
“以此来显示我晋国抗击异族的决心。”
陈丞相心里想说的可不是这话。
奈何,迫于朝廷上的形势,他只能这么说。
陈丞相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最好把赵鼎抓回来,免除一切官职、爵位,贬为庶民,关到陈家不准出来。
女儿陈绣怀孕了,是赵鼎的种。
陈丞相可不想让自己的外孙一出生就见不到爸爸。
只可惜,这注定是一厢情愿。
赵鼎远在岭南,距离京师有数千里之遥,那怕寄封信过去也要跨越无数山河。
听到陈丞相这话,大皇子赵岐气得脸都绿了。
该死的赵鼎,害死了自己的弟弟,又帮着楚国人打仗。
结果到头来非但没有遭到一丁点处罚,反而要受到奖赏,真是没天理。
反观太子赵炳,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