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区虽说是市里面,经济最好的区。
但是厂子也是实在有限。
汽修厂,化肥厂,农机厂,水泥厂,砖瓦厂五家分散在区的乡村里面,挂靠着省城的无线电厂,主要也就是生产收音机的零件,等等一些小工厂,不能说是小工厂,只能够说是小作坊而已。
国内现如今各大城市县城,不管是什么大小,那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也就是六十年代的三线建设计划。
被称之为五小工业,是县级以及县级以下的单位,小型厂矿的总称。
包括了煤矿厂,化肥厂,小农机厂,小水泥厂等等。
后来的话,就成为小五金计划。
分别为日用五金,工业五金,建筑五金,中小农具等等。
虽说当时的发展,确实增加了国内的经济,增加了很多就业工作岗位。
但是因为这些小五金的出现,也大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要说利弊的话,肯定是弊大于利。
这也是造成了后来的下岗浪潮,在九十年代初期,一下子涌现了起来。
合理的规划资源,才是长久生存的根本。
反正现在就是,各个省,相同的企业到处开花。
但是真正能够挣到的钱,还是少数。
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处于亏损状态,靠着政府的财政补贴过日子。
廖勇辉看着徐文斌放下文件,“小徐,你看也看了,给我这边出出主意,就在当前的情况,我们不当出头鸟,如何来提升我区的经济。”
“我毕竟是刚刚上马,怎么说也得做出一点成绩。这不单单关系到我,也关系到张市长。”
“本来按照你之前的方案,可是效果不是很大。”
徐文斌有些无语的看着廖勇辉,怎么说呢?利用下岗待业的青年问题,来增加企业的收入。
那也得看看是什么样的企业。
冷饮厂的话,基本上来说没有什么生产指标,最大的原材料也就是水。
至于这些厂子,他就不说了。
厂子规模小,生产的原材料,需要上级来给,就算是增加了额外的数量。
但是这额外的数量,也十分的有限。
不说其他,就拿化肥来说。
依照他们市的耕种数量来说。
就市里面和县里面的几家化肥厂,根本就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
化肥厂难道不想要生产吗?
不是不想,主要还是没有原材料。
几十亩田地,才能够分到一包化肥。
有些时候想要更多点化肥,公社里面那还得送礼才可以。
这也是徐文斌切身体会过的。
像是他们村的话,一千多亩的田地,一年两季的水稻,能够分到二十袋的化肥,那简直就是烧高香了。
“没有办法?你这么聪明的人,难道都没有办法了吗?难道我们市的经济,真搞不起来?”廖勇辉皱着眉头问道。
“也不能说没有办法,主要的话是看怎么搞?怎么解决原材料的问题,否则就目前这条条框框的限制,说实在的话,想要将我们市的经济给搞上去,基本上来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