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给自足的小农式生产方式,还一直影响着今天的四川人。重视农业,农为本,工商为末,重视和谐,讲求中庸之道,不善商贾,不愿竞争,这仍是今天一些四川人的观念。
在四川的街上满眼都是清闲的人,边走边聊边吃,除非有大灾大祸降临,不然很少见他们心急火燎。自古以来,四川人总是知足常乐,所以无论是在什么年代,四川人都没有干过什么大事。
四川人没有商业传统,从前四川人强调“千行万行,庄稼为王”。今天,那些在盆地外发了财的四川人也喜欢回来置房享乐。
四川是被公认的“休闲之都”,把成都的休闲文化发扬光大,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来吸引来自全世界的目光,当四川成为中国西部最亮点的时候,四川人想懒都懒不成了。
因为缺乏开拓精神,缺乏冒险闯劲,四川人知足常乐。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四川人虽然出川了,产生了一批商人、企业家,但绝大多数四川人仍恋着本乡本土,只有极少数人敢闯敢干。如果说,在北京时间就是机遇,在上海时间就是时尚,在广州就是金钱,那么在成都时间就是生活。四川人面对人们的质问显得非常愤怒。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进步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盲目的拓宽道路,拼命的工作再工作?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吗?也许他们的想法是对的,四川人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许多追求现代化都市多年以后将要抵达的目标。而外出的四川人多是打工仔或打工妹,做老板的非常少。
针对四川人不愿经商的心态,与他们做生意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上门,充分利用四川人的巨大消费市场,创造商机。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步骤:
(1)及时把握机遇,迅速决策打入四川市场。
(2)注意四川的市场调研,选择一个好的突破口,即做什么生意,从什么方面入手。
(3)把生意做上门,注意保质保量。
(4)重视市场信息,把握市场战机。
(5)及时调整经商方法,力求符合四川人的消费习惯和心态。
3.丰富的资源优势
四川人没有大气魄,四川商人也难成大气候。这一点,在四川是资源大省而非经济强省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川堪称资源大省,但在保护、开发、利用方面,远远落在其他省份的后面。这也正是在四川做生意时值得大做文章的一笔。
四川虽然名义上不是中国西部的中心,但事实上它已经是中国西部的发达龙头,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城市建设都超过了重庆和西安。
四川地域辽阔,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上地下资源都十分丰富。其植物资源,约占全国的1/3。动物资源也极其丰富,仅脊椎动物即有1100余种,占全国的40%。矿产资源方面,有几十种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其中,钡、钛、钴、锶、镓、芒硝、光学萤石、水泥灰岩等10余种,位居全国之首。四川全省有大小河流1300条,全省水力资源蕴藏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居全国首位。可四川的资源利用率却很低。
况且,四川是全国旅游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无论是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都称得上得天独厚。成都曾是一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把本市建成“水上成都”和“东方威尼斯”是成都做了多年还将继续做的一个梦。雄秀的名山大川,众多的文物古迹,浓郁的风土人情,组成了遍布全省的富有魅力的一个个旅游区。但是,天生丽质的巴蜀山水开发程度却很低。
虽然四川旅游业近些年来已有了很大改观,据有关统计预测,未来若干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而四川将是中国的第一旅游的地。美丽的九寨沟、神秘的三星堆、壮观的乐山大佛……都是一些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景名胜。但是,旅游资源开发得还远远不够,“产业”与资源相比,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从经济发达程度上来讲,四川是欠发达地区,与沿海省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从旅游资源角度上讲,却是实实在在的“富人”。
四川是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现已发展矿种123种,探明储量的达89种,其中45种在全国名列前五位。据不完全统计,除石油、天然气外有矿地5712处,其中矿床1153处,大、中型矿床491处。四川的黄金、白银生产,在历史上曾占重要地位。四川是中国重要产金省之一,产地多,分布广。截止1988年,全国共发现金矿产地430处,其中岩金产地184处,砂金产地224处,生金产地22处,共探明金矿储量211吨,占全国产量的3%,居第十一位。
煤碳是重要的能源矿产,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素有“工业粮食”之称。截止1992年为止,四川省已查明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77亿吨,只占全国煤碳资源的15%,其中探明的工业储量为101亿吨。
鉴于四川丰富的资源和利用开发率低的现状充分利用四川巨大的资源优势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在与四川商人打交道时,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合作开发,共同发展。
(2)重视其原料地作用,进行投资办厂。
(3)着重在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
(4)购买其科研成果,利用科研转让速度把技术变为产品。
(5)直接招贤纳才。
(6)聘请其科研人才为企业顾问,让他为我所用。
4.巨大的人才资源
四川是我国西部人口、面积、经济总量最多最大的省份,成都是四川的省会,是西部较发达的区域。2004年法国总统西拉克访问成都时,《费加罗报》曾以“成都中国大西部大开发的窗口”来赞美成都。
四川又是科技大省,共有科技人员150万人,名列全国前茅,近年来在部、省以上登记的重大科技成果上万项,申请各类专利万余项,科技实力可谓雄厚。但是,四川每年那么多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却很少,科技热,成果冷。即使有些科研成果被进行转化运用,这种由产品形成商品的转化过程却总比市场慢半拍。
成都、四川、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一般认为是劳动密集里产业和廉价劳动力伏势,这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还不仅仅如此,成都和西部的伏势能源、庞大市场、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术产业、能源资源和重化工产业,对外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四川成都自古以来都是文人辈出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对文化的重视和崇拜早已蔚然成风。2003年11月25日是我国文坛巨匠、籍文豪巴金100周年岁华诞,为了给巴老献上丰厚的“寿礼”四川省投资1000万元在成都龙泉驿北干道开建一座现代化综合性文学圣殿—巴金文学院。
毋庸置疑,四川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人力市场。与四川商人打交道,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其土地劳动力巨大的优势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定会大发其财。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在四川投资设厂办企业,不仅可以节省巨大的运输费用,生产成本也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