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岁末的腊月初七。
京城之内。
凛冽寒风吹过了街巷,使人不得不低头抵风。
王卫国穿得厚实,迈开步子,向他那温馨的小窝靠近。
回首过往的一个月,他感到犹如置身梦幻。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上班族,他在加完班后的常态是直接回家,疲惫得连澡也不想洗便倒头休息。
醒来后,发现自己和妹妹成了乡下的农民,生活在四九城边。
哥哥曾远征前线,不幸牺牲,他们俩如今成了烈士家属,享受到了城中生活。
听说哥哥因功勋牺牲,他与妹妹得以迁入城市,为他们提供了工作及居所。
王卫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情既庆幸又欣慰,因为在那时的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普遍,至少城市不会令人担忧饿死。
他对逝去的英雄表示尊重,并决定照顾好妹妹,因为他肩负着她的未来与成长的责任。
城里的生活对王卫国和妹妹来说,无论对于温饱还是教育或就业都是乡下的无数倍好。
他站在南锣鼓巷口的那座四合院前,心中感慨万分。
这里是他居住的新家——一幢由前院、中院与后院组成的宽敞四合院,容纳了二十余户居民。
王卫国住在后院的一处独院中,尽管地处稍偏,但空间开阔,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初入住,面对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他的内心五味杂陈。
这岂不是《四世同堂》里描绘的世界吗?聚集在这里的人们并非平凡,个个仿佛能人辈出,汇聚一地。
虽然对这群人的实力有所忌惮,但他深知自己无权选择。
毕竟,分配来的住房并不逊色,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后世的时光旅者,他知道电视剧的情节,对他人有所理解,自然不必害怕斗不过这些人。
在新生活的第一课里,王卫国保持清醒的头脑,决定只专注保护和抚养妹妹。
如果有人敢于招惹事端,他定不留情。
抱着新买来的生活必需品,他踏入门门槛。"王卫国,你回来了!"一位身穿黑色棉袄、眼镜微显沧桑却又眼神狡黠的小老头,已在四合院的前庭热情地打招呼,他是阎埠贵,前院的老邻居,一名邻近小学校长。
当前,还未在四合院内指派大爷协管事宜,因此阎埠贵并非是这里的三大爷,只是与其他住户无异的居民。
伸手不打笑脸人。
尽管王卫国是新来,但看到阎埠贵主动打招呼,他也不好意思置之不理。
于是点头致意问好。
然而言辞刚落,王卫国顿时感到一丝懊悔。
过去在乡村时用问人家吃过饭来寒暄并无不可,但这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他忘记了这里是出了名精于计较的阎埠贵的住处。"卫国,我跟你说过,不必称我阎师傅,我又不是厂里的技术工,你叫我阎老师就行。”
师徒之称一般是指蓝领工人或有技艺的人,而阎埠贵认为自己有学问,是个教师,不想与其他这类人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