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贪腐成风,通过后世了解到的信息,李景隆自然很清楚形成这种风气的主要原因,
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有贪官污吏,但大明却是最多的,为何?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俸禄太低,低到什么程度?
就拿黄黎这种不贪不拿的四品知府来举例,知府作为主管一城的最高行政长官,最多的时候招募的仆人丫鬟都不超过十个,因为他的俸禄不够养活太多人,
说起来也挺可悲,“幸好”黄黎家中人丁并不兴旺,仅有一独女,否则他若是多生几个儿子,以他的那点儿微薄的俸禄恐怕连请教书先生的钱都不够。
这是因为太祖老朱历经过太多苦难,所以一直对生活品质没有太大的追求,
“以己律人”的老朱当了皇帝后就认为当官不应该贪图享受,想贪图富贵的就别在大明当官,所以给予的俸禄极低。
也是因为老朱给大明官吏定下的俸禄制标准远低于以往所有的朝代,所以也就给了许多官员不得不贪的理由,不贪连维持基本生活都难,还何谈为朝廷效力?
当了官还得跟百姓一样过的苦巴巴的?那寒窗苦读数十载,又在千军万马中闯过独木桥的意义在哪儿?还不如直接躺平当个平头百姓,少奋斗几十年一步到位…
在所有古人的认知中,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士”一直是凌驾于农工商之上,并且是断层式的凌驾,独一档的存在,事实也是如此。
“士”就是有功名读书人,属于特权阶级,读书人的功名也分为几个阶层,秀才,举人,进士,
只要考取秀才就可以拥有“士”最基础的特权:免征徭役和赋税,许多地主大户将手中的土地挂在秀才名下,就可以少出许多赋税,事后再给秀才一部分的税赋作为酬谢,秀才的生活品质仅这一点就可以超过普通人许多,然而秀才并没有为官的资格,最多也就是去县衙门中任一主簿,因此并不算“士”这一阶级。
秀才之上是举人,考取了举人有了为官的资格,最次也能在地方做个候补县令只要岗位一有空缺,就可以立刻走马上任做当地的父母官,从此也就正式踏入了“士”这一阶层,所以课本里的范进中了举人才会如此疯狂…
举人之上便是进士,属于“士”这个阶级的最上层,考取了进士不仅可以在京城走马簪花、光宗耀祖,仕途上也有着极高的起点,
只需在翰林院进修一段时间,就可以下放到去地方做一地主官,有了地方官的政绩再调回到京中,就能直接进入王朝最核心的六部九卿任职,历朝历代中后期的宰辅与六部堂官基本都是进士出身。
总结以上原因:大明一朝的官员不仅俸禄低,还经常被朝廷拖欠俸禄,俸禄还有一半会被折算成“大明宝钞”发放,不贪如何维持人上人的生活?
老朱在世时就诛杀了不计其数的贪官污吏,却仍无法杜绝贪腐的存在,老朱去世后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对于官员贪腐,只要不损害朝廷与百姓的根本利益,李景隆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廷的部分利益受损那就无可避免了,不给马儿吃草,还想马儿跑,这怎么可能…
然而今日之事给了李景隆狠狠地一记耳光,将他彻底打醒!
贪腐只要有了一,就会发展成无限大,没人舍得适可而止,底线也会被不断放大的贪欲逼得一退再退,直到失去底线!
一场灾难将人性的贪婪展现的淋漓尽致…
………
当李景隆赶到翟家大院时,此时的大院已经被京营将士围的水泄不通,
二愣子见到李景隆到来,快速汇报了翟家的人员情况,除了在翟家粮铺督促卖粮的翟家大少,其他的人都在院子里,翟家大少也已派人前去缉拿。
“小子,“鱼”在哪儿?”说话之人正是收到消息就骑着快马飞速赶来的张定边,
“都在院子里,”
“那还等什么,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