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却非殿上还有好几位的将领们同样眼神发沉,那位真正的豪杰男儿死在权利的勾心斗角之中,怎能不让人遗憾呢?
【岑彭来到了刘秀的身边,刘秀也非常喜欢岑彭,他拜岑彭为廷尉。
鉴于岑彭以前在朱鲔麾下干过,并且朱鲔也对岑彭很好,所以刘秀就派遣岑彭前去劝降朱鲔。
为了安全起见,岑彭自然不可能进入洛阳以身涉险,朱鲔当然也不可能让岑彭进洛阳城,所以当时的情景是朱鲔站在城墙上,岑彭站在城墙下面,两人就开始话家常。
朱鲔也是清楚岑彭和刘縯大哥之间的事情的,所以对于他为了报恩投向刘秀这一点,他是敬佩的,所以两人才能聊得那么开心。
聊着聊着,聊了好一会儿家常话之后,岑彭开始转入正题了。
他跟朱鲔说,我曾经是您麾下的人,你对我很好,我受过您的恩惠,所以常常想着怎么样去报答您。现在更始政权败亡已成事实,我们建武皇帝已经起势,天下百姓都归心于他,您现在守住着这座孤城又有什么意义呢?
岑彭的这一番话说得很实在,朱鲔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不清楚呢?他也其实也想投降的,但他的身份特别尴尬,因为他曾经参与过杀害刘秀的大哥刘縯这一行为,以及当初劝刘玄不要让刘秀出使河北。
这都是他干的,这就是他的顾虑,他担心他投降了,刘秀也不会放过他,所以朱鲔才道,实在是有罪不敢归降。】
此时天幕下,身在自己府中的朱鲔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做了那么多伤害陛下的事情,陛下却没有追究他的罪行,这让他一想起来便心中内疚不已。
朱鲔的儿子见父亲又在叹气,便道:“父亲,您不必忧心,陛下不仅当初拜您为平狄将军,封您为扶沟侯,甚至现在您还官为少府,想来陛下早就原谅您的罪责了。”
“再说了当时那一切都是立场问题,你没有错啊!陛下是个宽宏大量的人,您就不必忧心了。”
朱鲔闻言,狠狠瞪了儿子一眼,“为父才不是怕被陛下清算,而是想起当年做过的事便……”
说着说着,他又沉沉地叹了一口气。
朱鲔儿子:……
【朱鲔将自己的顾虑告诉了岑彭,当时的朱鲔也自觉自己当年做的那两件事对刘秀的伤害是巨大的,害他失去了最敬爱的大哥,害他在河北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
岑彭听完之后,反过来劝他,说,当年我是王莽政权下的官员,在宛城的时候也和我们建武皇帝是对立的,幸亏后来得建武皇帝兄长的释放,这才没有遭遇死亡。
今日如果您能够投降的话,那洛阳城内数十万士兵、百姓,甚至我方的将士也能够免受伤害,这对国家是有恩的,我们建武皇帝是宽厚仁慈的,他是一定不会怪罪你的。
朱鲔听了他这么一番话,这投降的心就更是蠢蠢欲动了,但他生怕这只是岑彭的一面之词,怕岑彭根本做不了他的主,所以还是很犹豫。
岑彭自然也看出来了,于是就说,那我去将您的顾虑告知我们建武皇帝,你等等我稍后就来……
岑彭转身就回去找刘秀说了,刘秀一听,当即表示,建大事者,不忌小怨。朱鲔要是肯投降的话,我不仅不会报复他,还可以保全他的官爵。
这还不够,刘秀甚至指着滔滔不绝的江水发誓说,黄河在此,吾不食言。
为什么同样是谋害刘秀大哥刘縯的主谋,李轶被刘秀借刀杀人处理了,而朱鲔,刘秀却愿意放过他呢?
第一:利益问题,洛阳久攻不下,刘秀其实是非常苦恼,他不敢也不能一直耗着洛阳上,所以主鲔投降的话确实能比李轶投降带来更大的利益。
第二:朱鲔原本就是绿林军出身,他先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绿林军、更始政权的立场上,所以他在他自己的立场上他并没有错,只是在履行他的职责而已。
其三:朱鲔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他坚守汉高祖刘邦的“非刘氏不封王”,刘玄封了那么多王,朱鲔是唯独不受封王的人。】
邓禹笑了,“陛下您实乃气量大,且以大局为重。”
刘秀微微摇头,“并不是朕气量大,若是换成李轶那样的人,朕定然斩杀。这都是因为朱鲔自身的能力值得朕放过他一马。”
李轶、朱鲔这两位谋害刘縯的罪魁祸首,最终一死一善终。
【岑彭听完刘秀的话,又立刻跑回了城墙下,将这一番话转告给了在城墙上的朱鲔。
朱鲔听完,就从城墙上甩下一根绳子,说,行,你要是顺着这根绳子爬上来,我就信你。
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要是岑彭爬上去,朱鲔反手就想杀岑彭,那岑彭在人家的地盘了,就是毫无反手之力了。
但是岑彭听完,没有一丝犹豫,立刻顺着这根绳子就往上爬了,至此朱鲔才真正相信了岑彭讲的话。
所以朱鲔投降了,刘秀也信守他的承诺,拜他为平狄将军,封他为扶沟侯,后来官至少府,少府还是一个肥差呢,掌管着宫中的金银珠宝,他最终得到了善终。
从这件事我们能再一次感受了刘秀作为帝皇的气量到底有多大了。
公元二十五年十月,刘秀迁都洛阳。
至此,刘秀登基称帝了,定都洛阳了,接下来他的目标瞄准了整个中原,他即将走上一统天下的道路。
然而在那时,整个中原地区至少同时存在着五六位皇帝,割据一方的势力就更多了,数不胜数。
但最值得说的五六位皇帝中有三位皇帝的权势是较大的,所以抢天下的主战场就是他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