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征肃着脸:“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道,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太宗深以为然,大唐一贯秉持着大国风范,然而东夷北狄却只知畏威而不知怀德。
此时,戒备的种子落在在中原每一位汉人的心上,他们时刻警惕着……
【其实唐朝之前,东北的局势是相当复杂的,甚至比西域和突厥的复杂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战乱,中原根本无力主导东亚秩序,导致高句丽一度占据了东北以及朝鲜的大部分地区。
岁月流逝,天下纷乱,一直到唐朝贞观初期,太宗皇帝打算联合新罗、百济、夹击高句丽。
朝鲜当时存在着三个国家政权,分别是高句丽、百济、新罗,而这三个小国互相之间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首先百济和新罗相互接壤,新罗稍微弱一些,大唐出于扶弱抑强的考虑,对待新罗是稍微偏心了那么一点点。
但是大唐这么做并不是针对百济,而是作为大国,大唐想维持半岛的局势平衡。
而作为小国,这两国家一开始就没有要与大唐抗衡,也乐于在大国的庇护下过着安稳的小日子。
这两小国之间可是有着渊源的,在六世纪初,高句丽南下入侵,百济和新罗联合反击,不仅打赢了,甚至还攻下了高句丽的汉江流域。
而新罗野心膨胀,在分配战果的时候,拿走了大头,没过多久又偷袭百济,把百济的那份也抢走了。】
太宗嘴角抽搐,“好一招过河拆桥。”
尉迟敬德:“小国就是小国,没有一丁点儿风范,眼光短浅,只争利益。”
群臣深以为然……
【新罗的这一番背刺,在百济的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百济想要报复,但打又打不过,甚至连国家的君主都被杀了,于是转头偷偷和高句丽和解。
百济这个国家和高句丽有一点很像,就是对隋唐没什么好感,当初隋炀帝东征的时候,百济表面上支持隋朝,但实际上是个墙头草。
隋炀帝失败之后,百济就开始瞧不起中原。
他想啊,当初他和新罗这么两个小国,都能打赢高句丽,甚至夺得汉江流域,而你中原隋朝这么大,居然打不过高句丽。中原隋朝想来也就那样吧。
之后,隋朝灭亡,大唐东征高句丽,两者打得热火朝天,百济就赶紧抓住机会,多次进攻新罗。
到了七世纪年代,半岛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罗王金春秋去高句丽改善关系,反而被扣押,金春秋成功越狱之后,转头就直奔长安与大唐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