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他打算来年征发三十万大军一举灭国,为了保证运兵运粮,海山作战,于是在较为富庶的剑南道打造船舶,“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打造好的船可以沿着长江而下,入海后驶往莱州集合。
太宗皇帝雄心勃勃,一鼓作气。
然而同年七月,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病重。
太宗皇帝送别了一茬又一茬当年跟随着他的开国老臣们,这一次他即将送别这一位为大唐奉献一生的宰相。】
房玄龄:……
方才他才偷偷扫过一眼当今陛下,他心里私以为二次东征高句丽又没有完成战略目标很有可能是陛下病重,毕竟天幕说过,陛下是在贞观二十三年病逝。
没想到……死的是他自己啊,他走在了陛下的前面……
太宗闻言一顿,两眼瞬间一红,为何总是叫他的猛将良相都走在他的前头……
“房卿……”太宗皇帝欲语泪先流。
房玄龄叹了一口气,“人固有一死,臣自然也不例外,臣能在死前看到突厥灭亡,高句丽被重创,大唐一片盛世安稳,已经非常满足了。”
死于贞观四年的杜如晦:……
太宗声色低沉,“房卿是比朕豁达。”
房玄龄无声一笑,“臣到底比陛下长了九岁。”
【房玄龄在人生弥留之际心中唯一放不下的便是东征高句丽,于是他给太宗皇帝上了人生中最后一道奏疏。
奏疏中道,高句丽向来是边夷贱类,自古以来对待他们就像对待鱼鳖牲畜一样,不必过分严苛。
陛下每判决一个死刑都应该反复核实认真对待,这是仁爱的表现,可如今却驱使无罪的士卒去辽东送死,难道他们的性命不足以怜悯吗?
假如高句骊违背了臣子的礼节,或者残害百姓,或者侵扰内地成为中原的祸患,这三条满足了一条,陛下您都可以发兵围剿他们,哪怕每天杀掉他们一万人都不用感到惭愧。
如今三条都没有满足,白白地耗费了民力,得到的远远小于失去的,希望陛下给高句丽改过自新的机会,烧点战船、停止募兵,天下自会安定,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关于房玄龄死前的这一则奏疏,就……实在很难评价啊!
到底是要夸他仁义呢,还是要说他格局小了……
但也不是说他完全不对,正常来说的话,如果大唐与高句丽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那我们出于大国风范确实不应该率先征讨别人的国家,破坏和平安稳,毕竟打起仗来,大唐军队决不可能毫无伤亡。
但问题是……高句丽是头狼啊,中原一旦处于弱势,这头狼就会扑上来撕下中原一块肉。
高句丽,狼子野心,路人皆知,现在的“残忍扩张”便是为了后世子孙的享福,而且后世子孙……也是有那等不争气的,搞不好现在不除,以后就得被压着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