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继续坐船前进,又过些时日,在潼关附近登岸,改乘递铺的公车。
这里交通更为繁忙,公车数量有限,须得住下多等几日。
趁此机会,朱铭决定到处逛逛。
“三郎,可要去那边山梁上登高?”朱铭问道。
李含章提醒说:“靠近潼关的山梁,皆为禁区,不可随意攀登。”
朱铭怂恿道:“你平时自诩知兵,就不想观其全貌?”
李含章颇为心动:“那就……绕远点爬上去?”
两个家伙出得递铺,装作赶路往东走,绕行数里攀爬山梁。
可惜距离太远,爬上去也看不清,于是下山顺着沟谷摸过去。再上一道山梁,西边是汉潼关旧址,东边是隋潼关旧址,都风化得只剩残垣断壁。
唐宋潼关的全貌,已能看清。
朱铭此刻脑海里,蓦地涌现出那一句:山河表里潼关路!
“还要继续?”李含章有点心虚。
朱铭说:“若被守军发现,便称咱们是来凭吊古战场的。”
“好!”李含章感觉很刺激。
两人顺着坡道往下,来到潼河边的禁沟,渐渐摸到潼关的背后。
城上稀稀拉拉坐着几个士兵,根本无人注意,他们大摇大摆的,就这样绕着山脚过了潼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屁事儿没有。
朱铭站在河边总结:“我们刚才走的那条路,可以绕过潼关,却无半个官兵驻守。应当在山梁之上,修建堡垒,这样才能堵死通道。”
李含章说:“此地距离边疆甚远,潼关守军都没几个,怎么可能在山梁上筑堡?”“也对。”朱铭点头。
这时的潼关,形同虚设,就算打不下来,也能轻松绕过去。
明代就不行,朱元璋属于筑城狂魔,直接修城墙把通道全给堵死。
回到递铺,朱铭想起个事情,随口问铺兵:“本地可有一个叫周侗的勇士?”
铺兵颇为惊讶:“相公在外乡也知道周同?”
“听说其武艺过人,想登门拜访。”朱铭道。
铺兵说道:“想寻周同,相公却得去鄜延路。”
再仔细打听,原来周同是本地的弓箭手,如今在鄜延路(路治为延安)戍边,还做了刘光世麾下的弓箭手教习。
现实里的周同,并非文艺作品里的周侗。
此人箭术如神,但也仅此而已,枪棒技艺只能算一般,岳飞的枪法学自陈广。
周同居然去了延安,朱铭颇为惋惜,他还想学几招呢。
众人在驿馆住下,足足等了六天,递铺的马车终于得空,这才乘坐公车继续赶路。
到洛阳时,天空飘起小雪,今年的寒潮又来得早。
朱铭问陈渊:“要不要去拜会本地大儒,顺便讲讲咱们的学问?”
陈渊摇头:“洛阳虽为洛学圣地,但这里的士子不好打交道。我前番路过此地,也去讲学辩经,竟遭到冷嘲热讽。他们连家师(杨时)的学说都不认可,怎么可能赞同道用之学?这里的家族世代显宦,大学问讲得头头是道,已经不知民间疾苦了。”
“原来如此。”朱铭立即会意。
洛阳的官宦世家特别多,虽然娶媳妇不怎么挑剔,但嫁女一个个眼高于顶,好多女婿都是宰相或宗室。
这些世家把控着洛学正统,看不起别处的洛学,认为那些洛学不正宗。
他们已经脱离了大众,甚至脱离了普通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