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色的掩盖下,郭丽华和李峰终于安全地抵达了那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是他们的新联络点。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对即将进行的伏击行动充满了信心。
郭丽华将所有可用的人手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她深知,要想成功伏击日军的军火运输队,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她让李峰负责侦查路线,保证伏击地点的隐蔽性,同时也要防范敌军的巡逻兵。
经过精心的策划,郭丽华选择了一条位于山谷中的狭窄道路作为伏击地点。这里地势险要,一旦发生战斗,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日军的机动性,为我方争取有利的战斗条件。
在行动的前夜,郭丽华召集了所有参与行动的队员,进行了最后的布置。她强调了行动的纪律,提醒大家要耐心等待最佳时机。此时,她的目光坚定而冷静,宛如一场暴风雨前的宁静。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亮,郭丽华便带着队伍踏上了前往伏击地点的道路。他们悄无声息地在山谷中埋伏下来,等待着日军的军火运输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渐渐升起,天空中飘着淡淡的薄雾。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军车的轰鸣声,日军的运输队如期而至。
郭丽华手握着望远镜,紧紧地盯着山下的道路,观察着敌军的一举一动。她能够看到日军士兵们警惕的眼神,以及他们手中紧握的武器。她知道,这是一场残酷的战斗,不容有失。
随着日军运输队的临近,郭丽华的心跳开始加速,她的手指轻轻地放在了手中的枪扳机上。她知道,一旦开火,就没有回头路可走。她深吸了一口气,用眼神示意队员们准备行动。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眼神示意队员们准备行动。
就在这时,正当郭丽华准备下令开火的时候,她忽然注意到了在道路旁的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的身影。
那是一个年幼的男孩,看起来不过六七岁,显然是附近的村民的孩子。他的眼中充满了恐惧和好奇,正盯着即将爆发的战场。
郭丽华的心瞬间紧绷了起来。她知道,如果此时开火,不仅会危及到那个无辜的孩子,还可能暴露了他们的伏击地点。她立刻用手势示意自已的队员们暂时按兵不动,同时心中快速地盘算着对策。
日军的运输队越来越近,时间紧迫,每一个呼吸都仿佛被拉长。郭丽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低声对身边的李峰说:“你去带那个孩子离开,我来吸引日军的注意力。”
李峰一愣,随即明白了郭丽华的意图。他点了点头,悄悄地从草丛中爬向那个孩子,尽可能不引起敌人的注意。而郭丽华则慢慢地靠近了道路,准备制造一个陷阱。
在李峰成功将孩子带离危险区域的同时,郭丽华出现了。她故意让自已的身影暴露在日军的视线中,立即引起了一阵混乱。日军士兵纷纷将枪口对准了她,而郭丽华则敏捷地跳进了一旁的壕沟中,躲避着敌人的射击。
就这样,郭丽华成功地转移了日军的注意力,为我方的伏击行动创造了机会。趁着这个机会,我方的队员们纷纷开火,一时间枪声大作,山谷中回荡着激烈的战斗声。
然而,战斗并没有那么容易就结束。日军士兵训练有素,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开始组织反击。郭丽华和她的队员们被压制在了壕沟中,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这时,郭丽华注意到了运输车队中的一辆装甲车,它的火力异常强大,对我方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她知道,如果不尽快摧毁这辆装甲车,他们将无法取得战斗的胜利。
郭丽华紧握着手榴弹,心中暗下决心。她决定冒一次险,哪怕牺牲自已,也要为队伍赢得胜利的机会……